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以重庆市为个案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以重庆市为个案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以重庆市为个案

(四)多途径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促进城乡师资均衡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长期存在的质量不高、结构性缺编、难招难留等问题,一要创新教师激励机制,面向中西部贫困薄弱地区的农村教师设立中央政府专项奖励津贴,在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实施“以奖代补”制度:对农村教师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针对长期扎根农村、对农村教育有不同贡献的教师实施梯度奖励,使其每月补助和奖励额度比城市教师高出1000-1000元不等,从而激励农村教师积极为农村教育服务;二要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逐步深化农村教师队伍的供给侧改革。针对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短缺,科学、英语和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等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继续实施“特设岗位”“特色学科”“全科教师”等教师培养计划;三要依托当地高等院校建立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鼓励大学生到薄弱和贫困县“顶岗实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教师培训,鼓励以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四要继续强化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深入推进县域内和县际间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为在乡村工作的教师提供较高的津贴、补贴,加快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积极促进城乡教师交流,解决我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农村教师不愿进城、城镇教师入不了乡的问题。

(五)强化兜底思维,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仍是制约各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及城市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善这一问题,一要扎实推进“薄改”工程实施。要强化兜底思维,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均衡短板,确保到2020年能够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专项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三是在功能区建设和城镇小区建设中,区县政府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监测,根据城区人口增长和小区入住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科学配套中小学校,新增教育资源,破解大班额等问题;四是深入推进“六大功能室”建设,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科技等功能教室,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六)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适应学生流动新常态

统筹城乡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工程,必须在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流动、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为适应高速城镇化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一,各省市政府要在对各地区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统计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城乡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设施的配套,统筹调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适应学生流动频繁的新常态;第二,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探索办学和管理机制改革,不断引进优质师资,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内涵式”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防止出现农村子女严重外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校“空心化”和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等问题;第三,加大中心城区、老城区新建、改扩建和迁建学校力度,保障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教育资源的供给要满足城镇化的需要,严格控制城镇学校大班额和教育资源紧缺等现象;第四,由政府带头在农村设立试点学校,委托教育家团队进行管理,实行教育家办学机制,同时鼓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或老师到农村创办小微学校,以优质师资配置和特色学校建设提升农村教育的自我造血能力,增加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同时,增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挥“互联网+”教学点在促进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和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等作用,也能缓解农村子女大量涌入城市,有利于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容量和缓解城市教育供需压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复杂性和处于“攻坚段”与“深水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从根本问题着手,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工作。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紧抓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总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职责: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重点扶持),县级“政府”要切实担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作用,重点解决农村教师质量不高、结构性缺编和难招难留等问题,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报告[EBOL].2015-10-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sps7662s7661s7664jcys_hxjzg.

[2]冯建军.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16):1-5.

[3]教育部.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报告[EBOL].2015-10-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sps7662s7661s7664jcys_hxjzg.

[4]朱德全,李鹏,宋乃庆.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的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1):63-77.

[5]教育部,中国教育概况———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2016-12-19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58.htm3.

[6]《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乡村小学超五成为小规模学校[J].中国农村教育,2017Z1):9.

[7]范涌峰,李欣莲,宋乃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三种基本模式:生成机理与问题应对———基于琼、渝、蓉的实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6-11.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