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实践初探
摘要: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近些年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工作陆续开展,并己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实践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教师个性化名师工作室培养实践
教师个性化成长是教师实现发展的主动需求与自觉意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个性的发展在受教师管理的活力和生机程度影响;同时,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的互帮互助以及专家的个性化引导。名师工作室是集培训、研究、教学一体的教研工作室,是发展教师事业的新模式。
1、调查访谈
通过沟通交流、问卷的方法,了解成员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在成员和导师之间引发对教师个性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每个成员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
1.1个性认识
成员对自我的个性化发展进行思考,开展自我设计工作。自我设计也就是自我思考。教师通过学生认识自我的教学个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座谈会,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过程中。
1.2个性调研
名师工作室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开展访谈活动。了解成员对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度,对自我设定的目标高度,鼓励成员谈对自我的看法。通过邀请教学同伴听课、评课完成对自我教学个性化的再次思考。
1.3个性展示
成员通过名师工作室交流自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个性,展示自我的教学个性特征,听取建议。教师可以设计自我评价表,体现自我的个性追求和发展区域。开发课堂,在明晰自己教学个性特色的同时展示教学个性,同时可以邀请同事参与、评价。
1.4个性论证
成员邀请不同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听课、评课,广泛的倾听其他成员的评议,实现对自我教学个性的论证。邀请各级教师、教研专家与成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实现教师教学个性的进一步提炼。
1.5个性总结
通过专题报道对教师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个性进行总结,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全面准确且及时的归档教师的个性发展情况,通过教师发展诚信档案记录每个教师的个性化培养过程,在评价体系中纳入教师的个人发展情况。
相较于学校或者学科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具有压抑感小、氛围轻松、成员上进心较强的特征,名师工作室成员会将自我的观点毫无保留的陈述出来,同时也会真诚的指出他人的不足。工作室内的每个成员都较为活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珍惜每次活动,踊跃表现自我。
2、政策支持
由教育局的领导做推动和牵头,研修院做跟踪工作,以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保证工作室的顺利开展。工作室按照实际情况,大胆实践,优化教师个性化培养环境。
2.1制度驱动
为了促进名师工作室的运转,工作室可以制定相关制度。例如开发成员分工制度,使成员和导师各尽其职、各居其岗位;制度费用报销制度,明确规范项目开支,明确开支标准;制度奖励制度和津贴制度,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室导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制度考评制度,以成员的成长和教研成果作为考核标准,有利于营造积极的竞争气氛,促进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
2.2典型驱动
因为工作室中的导师和成员之间存在差异性,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树立榜样、发现典型是提升工作室质量的有效途径工作室可以专家组对工作室进行考评,评选工作室典型代表,鼓励成员向代表学习,向优秀成员看齐[1]。
2.3强弱互动
缩短强弱差距是工作室能够高层次运转的重要保障。工作室可以开展工作室汇报、工作室示范活动,由工作室的导师带领成员参观、学习或指导其他工作室,各个工作室之间形成强弱互动,相互合作、学习,在增近友谊的同时实现共同进步。
2.4竞争拉动
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激烈的竞争总结经验和成绩,展示名师风采和教研成果;通过竞争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与其他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竞争能够激励先进,促使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激励也能拉动后进,使其明确目标,奋勇向前。
3、商定路线
3.1互动对话
工作室可以按学期为单位举办学习大会,推荐成员阅读重要书籍和热点文章,思考阅读感想,在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加以借鉴,另外,工作室可以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成员聆听专家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引领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开展对话教育实践,促进专业发展。
3.2现场诊评
工作室导师可以组织临床诊断活动,聚集教师课堂,参与备课、说课、上课过程,研究教学成效,制度改变方案。这是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完善教学结构、发展个体体验的有效途径。
3.3自主反思
工作室倡导教师进行全面性的教育反思。教育反思能够促进个性化思考,也能够促进教学观点的构建。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特征的发展主体,通过对认知冲突和内在反应的激发唤醒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拓宽个性发展的渠道,促进改变教育行为。
3.4课题研究
工作室应当倡导在工作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开展工作的理念。工作室跟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引导教师发展个性。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凸显教学个性特色。
3.5专家引领
专家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己经无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个性化教育将是教育的新趋势。名师工作室聚焦课堂进行临床诊断,结合学员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全面记录学员的学习行为、学习特征以及学习过程,分析学员的学习风格、学习模式、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态度,再对学员进行学习指导,促进学员的个体发展。通过这样的措施,实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的目的[2]。
4、教师个性化培养的若干思考
首先,课题研究的深度受到了对“个性”认识偏差的影响。教师个性包括了知识、生活、道德和教学的不同层面。本文所述教师个性化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使得教师成为个性化名师并且取得较高的教研成就,这样的界定恰当性有待评判。
其次,由于工作室内成员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参差不一,个性化发展不均衡性,并且教师往往面临着学生安全和学生升学率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发展个性化。因此名师工作室实现预期目标并不容易。当然,个性发展并非一蹦而就;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从共性发展到个性发展;最后取大家之长,形成自我独特风格。我们相信,通过长时间的践行和探索,克服重重难关,名师梦终将会实现。
最后,名师工作室中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指导学员进行个性化发展是具有较高难度的,需要进行研究[3]。专家和导师若是明确或直接的指导学员,往往会抑制学员的思考、判断以及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员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判断才是高明之举。因此,工作室的专家和导师应当为学员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并且适当的为学员制造两难处境或迷茫困惑,促使学员多思考、勤学习以及深钻研,培养名副其实的个性化名师。工作室指导成员个性化发展并非一蹦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和研究。名师工作室要以发展教师个性化为中心开展培养工作,为教师通过自我提升和专业成长的优质平。
参考文献:
[1]方大学.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3):6-9.
[2]刘春文.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21-25.
[3]马宇民,刘炜杰.关于名师工作室建设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以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为例[J].职教论坛,2017(1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