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2年01期目录
以制度安排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分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辅导员岗位的设置、队伍的发展尤其是专业化建设都离不开制度保障。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立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回应现实要求, 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对此,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结 构,强化落实督查,发挥制度效应,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制度安排

 以制度安排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分析

摘要辅导员岗位的设置、队伍的发展尤其是专业化建设都离不开制度保障。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立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回应现实要求, 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对此,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结 构,强化落实督查,发挥制度效应,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8)01-0087-04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8.01.015

从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发轫与持续推进始终与制度安排紧密相连。换言之,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政治逻辑为主逐渐向与专业逻辑相结合转变,释放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专业内生动力。2017 9 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 号,以下简称《规定》) 的修订出台,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因此,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规定》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历史思维和现实视野。

一、制度安排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已经初步形成了用制度推进、按制度落实、靠制度保障的有效机制。

1.制度对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开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组成部分。我国高校设置一个独立的岗位来专门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是通过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等制度性安排来实现的。1951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要求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952 年,教育部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明确规定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高校由此开始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1956 年,教育部制定《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与这种制度性要求相适应,1953 年政治辅导员岗位在清华大学率先设立。此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政治辅导员队伍。由此可见,辅导员岗位的设立是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依赖制度推动而产生的,其诞生之始就被赋予了制度安排的鲜明特征。

2.制度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建构作用。“外在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内在演变出来的制度互补。”[1] 正是基于高校辅导员岗位制度界定的事实和历史效果,制度建设是构建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内生动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逻辑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共收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献229 篇,其中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直接相关的文献22 篇。这些政策性或制度化安排实现了辅导员岗位从嵌入走向融合、从外源走向内需,确认了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身份归属,专业化的命题应运而生。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随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 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颁布实施,以制度引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在实践上迈开了扎实的步伐,一系列实招硬招相继推出。2006 年开始实施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计划;2007 年设立了21 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008 年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实施,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成立;2009 年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和辅导员专项课题等。这些制度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由增量向提质转变、由待遇保障向学术培育转变,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构筑了日趋清晰的发展路径,也为规范、评估和引导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3.制度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保障作用。从专业化的一般逻辑来看,专业化包括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和作为技术改进的专业化两个方面,并且是同时并行、相互促进的。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 可以通过制度保障来获得迅速提升,但是“作为技术改进的专业化”将更加艰巨和长远。因为“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 综合来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辅导员队伍的规模、结构等静态特征, 还是学术能力、话语权等学术自觉,都尚未具备能够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自主性的事实”。制度作为一个规范范畴,是一种规则和更高层次的社会规范。它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保障功能, 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的约束性上,还体现在对实践中成功经验的再制度化。因此,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需要制度的持续完善和保证,通过持续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断为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政策和制度保障。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