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7期目录
重视职业教育,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往往注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所谓`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这些,都制约着教育公平理想的实现。"笔者认为,在中等教育里,政府有必要把&...

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往往注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所谓`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这些,都制约着教育公平理想的实现。"笔者认为,在中等教育里,政府有必要把“办好重点校”、"办好示范校”转化为"办好每一所学校”,使中等教育里的每一所学校在硬件和软件都达到基本的标准,即所有的学校都达标。在微观调控方面,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区域内中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指导体系不断完善,及时有效地对中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董的提高进行监控和指导。

我国中等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这在中等教育里突出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少。许多人都盯着“高考”与“重点校”不放,很大原因是我国目前中等教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职业教育没有充分的发展。如果职业教育真正发展起来,在体制支撑、师资投人、资金投人等方面获得了与普通中等教育一样的地位,就必然吸引很多受教育者,高考这座“独木桥”也会压力骤减。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也可以形成互助机制,职业学校可以派有职业教育经验的教师到普通学校任教。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职业教育方面的潜能,有意识地引导一部分学生往职业教育方向发展,也可以促进普通教育的综合实践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职业学校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其目的是为了使普通教育里学业差的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以便于他们在社会中能谋到适合自身能力的职位,这是社会公平在教育公平中得到体现。“先培训,后就业”的教育模式,有利千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利千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我国的国情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升上高一级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得提前进人社会谋求职业。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各地区设立职业教育机构,初中与高中教育阶段采取"3+1"(即三年初中教育加一年职业技术教育;或三年高中教育加一年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而且有必要把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归为义务教育的延续阶段,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让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学业较差的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