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有力实践。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英语教师思政政治教育主动性缺失,英语教材的思想政治内容过少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1、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主动...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有力实践。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英语教师思政政治教育主动性缺失,英语教材的思想政治内容过少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
1、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主动性缺失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以往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的指标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开展的,都是围绕怎样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开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都是注重了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西方文化的内容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涉及不多,从主观意识上对于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重视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专业课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自己上好英语课就可以了,而且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学任务重,也无暇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这就导致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此外,有的英语教师具备海外留学经历,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对于国内的文化及政治了解不多,缺乏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感。有的教师对于党的路线方针了解不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2、高校英语教材的思政内容较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对于高校英语课程来说,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入主要是来源于英语教材。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材为了追求更加纯正的英语,教材的选用更偏爱进口的教材,这些教材涉及到的西方文化、西方政治的内容多,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里面很少被涉及到。因此,大学生过多的是受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有的高校在自编教材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缺乏规范性,适应性不高。这就导致在高校的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被削弱,中西文化的占比失衡。现有的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主,中国文化内容少,这种大量的外来文化输入以及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的“失语”现状,导致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认同感不断削弱,不仅影响了中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更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