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科学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刘惠凤福安市赛岐中心小学,355001摘要:人本教育,重视学科教育作用于人身上的能力和素养。当天灾人祸降临时,科技遇到瓶颈。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大会上多次提出“好奇心”。“好奇心,得从娃娃抓起&...

刘惠凤

福安市赛岐中心小学355001

摘要人本教育,重视学科教育作用于人身上的能力和素养。当天灾人祸降临时,科技遇到瓶颈。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大会上多次提出“好奇心”。“好奇心,得从娃娃抓起”,我深有感触,因此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关键词:好奇心特征策略激发升华内化人格

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大会上说:“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她们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年少年群体。”习主席在会中多次提到“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1、小学生好奇心产生的特征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人的认知规律,从具象但抽象思维发展,由简单但复杂,从已知到未知。达到满足个体对未知事物的渴求。而这种求知欲望需要借助外界新异性的刺激来唤醒。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

1.1由情境性向探究性发展

按儿童认知规律,低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借助身体对具体事物或形状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好奇心偏向直观事物,如《认识物体的形状》《观察一瓶水》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偏向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思维的归纳和演绎获得相关的信息。认知能力超越现实本身。好奇心偏向对隐形性现象的探究和工程设计,如《光的传播》《光和热》。

1.2好奇心的差异性

不同个体对同样的认知信息,会产生不同水平的好奇心。学生原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好奇心的激发点也不一样,如《种子发芽的实验》。张三对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这个条件的研究感兴趣。李四在生活中拥有前概念(绿豆种子发芽一定要有水)情况下,他对“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这个条件的研究产生好奇。因此,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创设条件,因材施教,分组实验。

2、科学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棱说:“问题不在于教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原则。”重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科学课堂要努力的。接下来结合科学课堂,谈谈教师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英国教育家卢棱说: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一堂好的科学课,开端在课首。好情境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入课堂

制造悬念小游戏、小故事能给学生制造悬念,他们在玩耍与游戏中获得愉悦,激发好奇心。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光和影》双手投影游戏,直接把学生的兴趣带入课堂。

引发猜测教师在课首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自由猜测。由于小学生急于求真的天性使然,她们便会迫不及待地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种子发芽的实验》,教师提问: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自由猜测,教师针对性的设计实验需要控制的条件。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

学在前概念深处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激发求知欲。即在已知的前概念处提出有难度的探究课题。如《光的反射》在习得光的反射原理后,学生制作工程性的潜望镜,把知识用在实处,体现学习的价值。

更换学习场所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宜的学习场所,如《阳光下的影子》学习场所可选在操场;《光是怎样传播的》场所可选择在实验室;《校园里的动物》可选择在花圃上课……。学习场所的改变,一方面便于学生做实验探索,另一方面让学生拥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2.2探索和实验,是好奇心的延伸

小学生好动好玩,性子急。一旦好奇心被激发,就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分析整理数据。不管是探索还是实验,在实物和教具面前,他们趣味盎然,全身心投入探究。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那种获得感洋溢脸上。如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一:三张同一高度穿孔的卡纸,用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第四张纸屏上发现了什么?学生记录或画出光传播的路径。接着移动一张卡纸,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记录并解释。实验二:用自来水管(一小段直管和一个弯管),手电筒的光分别照进管口。光传播的路径,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的满足。

2.3讨论汇报,是好奇心的升华

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换信息,互相增进,相互补充,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智慧之花在头脑风暴中熠熠生辉。近期听了几节公开课,感觉老师们的科学课堂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把学生掌控在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中。这不利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呈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试错。有了错误,才有争议。在争议中深入探讨,真理才得以明了。如制作生态瓶,学生带到学校来的生态瓶五花八门,有的不能成为生态瓶。是因为有的瓶子里只养鱼;有的临时抓一把小草;还有的鱼少草少。这时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讨论评议,明确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瓶里有自成系统的植物和动物,也有非生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点差错没关系,错了可以重新再实验。在错误后得到的真理容易铭记于心。

2.4评价鼓励,是好奇心的内化

外界对个体地不断鼓励、肯定和支持,能有力地强化个体的好奇心内化成人格,内化成一种探索科学的动力。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