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杨子秀(大理市海东镇尊庄恩友希望小学云南省大理市671006)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
杨子秀
(大理市海东镇尊庄恩友希望小学云南省大理市671006)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其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下面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展开如下分析,以期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进入新时代,我国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的文化理论知识,还要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形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里,针对核心素养展开语文课程教学,即符合了我国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及感悟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有效的方式来落实语文教学工作,以促使核心素养理念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一)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知识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才有能力去理解和探究其它的文化课程,从而收获到有用的知识。可是,受到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课程任务的完成,忽略了学生思想素养的培养,相关的思想素养培养也停留于形式,这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其中,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能够以核心素养来引领、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观,转变为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教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并促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二)充实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组织丰富有趣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走入“核心素养”时代。通过富有活力和开发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多样的语文知识、参与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不断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参与实践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和多样化,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由传统单一的教学转而为创新多样的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方法(一)针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生处于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从而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那么对小学生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利于扎实小学生的语言基础,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展开课程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出相关的语用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展开情境的想象。然后,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展开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包括谈论字词的意思、体会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运用字词进行造句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课文内容为例,在教学之初,针对课文内容创设出具体的语用情境。比如,在学习课文中的“完璧归赵”故事时,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说一说和演一演,以将当时的情景表演出来,从而营造一个关于课文语言理解的探讨氛围,进而借此机会来锻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其中的字、词进行造句,如运用“无价之宝”、“理直气壮”等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从而锻炼学生运用字词进行造句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二)针对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方面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可是,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师应该学会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趣味活动相结合,以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其中,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必须先根据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将小学语文活动主题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契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其次,教师要把控好趣味活动的组织时间,以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的情况之下,引导学生参与趣味活动。最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讲一下自己活动参与的感受,具体谈一谈学习了哪些知识,遇到了哪些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地运转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组织一次课文课外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丝绸之路的信息,并且展开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以促使学生真正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往学校的图书馆、又或者是电脑阅览室,去搜集具体的学习资料。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电脑,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想一想丝绸之路对后世产出了哪些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对丝绸之路展开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然后,当学生回到课堂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三)针对文化审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文化审美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能够让小学生更多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促使小学生可以体会和学习古人优秀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那么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将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然后,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延伸,并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乐等素材,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更加具体和形象。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清平乐·村居》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一些生动形象的田园生活景色,以将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情景展现地更为生动和具体,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诗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进而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将诗句中的内容转化为相关的画面,并配以具体的音乐歌曲,来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进而提升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审美能力[2]。比方说,在讲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诗时,就可以配合一些音乐,来营造古诗的学习气氛,从而给学生留下印象。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文中传统文化语言的魅力,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由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古诗文的良好审美能力。综上所述,现如今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审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核心素养培养,从而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隋新华.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分析[J].神州,2017,2(3):200-200.[2]刘伟.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开展教学[J].新课程教学,2019,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