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青海省某县中小学的调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青海省某县中小学的调查许雅丽(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青海省西宁市,810007)摘要:为了解疫情期间网上授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研究以青海省某县中小学教师为对象...
疫情期间网授课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青海省某县中小学的调查

许雅丽

(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青海省西宁市,810007

摘要:为了解疫情期间网授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研究以青海省某县中小学教师为对象,使用自编问卷利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发现教师们对于网上授课态度积极有信心,以知识中心课程观为主、因材施教为原则、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较多教师开展网上授课活动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等原因影响网上授课的有效性。本研究提出教师要有学习力,网上授课技能提升培训成为常态化教师需转换角色,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为中心教育原则;利用特殊时期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植入家国情怀授课发展尚不成熟但新型教学模式未来可期等建议。

关键词:网上授课;教学现状;问题原因;反思

1研究背景

2020年春季新学期突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为解决学生居家学习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停课不停学”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要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避免“一刀切”;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通知》要求,青海省某县各学校开启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渠道,引导师生开展有序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网上授课作为疫情下“暂代”正常教学的应急之举,为教育带来挑战和考验,同时对于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试水让我们看到网络教学成为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是大势所趋网上授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面对面转变为人机对话的授课方式,教师如何对待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教育带来哪些正是本调查所要挖掘的内容。

2、研究过程

1)问卷设计

笔者本人通过“问卷星”从教师对于网上授课的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所遇到的问题等维度,共设计30个问题,题型以单选题为主,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收到问卷186份,有效率为100%

2)样本概况

问卷调查所选样本为青海省某县中小学生教师,教师样本覆盖了不同学段,其中小学82人、初中64人、高中40人,同时也覆盖了5年以下、5-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等不同教龄段。

3)数据处理

对于所回收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的分类统计方法对教师是否支持网上授课、对于网上授课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网上授课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频度分析。

3、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教学现状

1疫情期间师生共克时艰,教师在平凡岗位上为“抗疫”助力

处于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成为了满足学生居家学习需要的最佳途径。根据问卷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支持网上授课活动对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学校开展网上授课”选择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到41.49%,选择基本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34.41%。疫情之下,为尽量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本就以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为义务的教师们,更是发扬敬业精神,支持疫情期间开展网上授课活动通过网上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们居家学习,为防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教师对于网上授课态度积极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青海省某县各学校组织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开展网上授课活动,教师们对此态度较为积极,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根据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教师对于“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在线教育质量”有44.09%的教师表示符合本人意愿,有41.94%的教师表示基本符合本人意愿;对于“愿意努力学习网上授课相关理论及技能”有57%的教师表示符合本人意愿,33.33%的教师表示基本符合本人意愿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与开发者,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网上授课相关理论和知识积极为网上授课做好各项准备这是对网上授课教学规律的遵循,网上授课并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搬家”,疫情下的“特色学情”,需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为高效、更能吸引学生的特色课堂做好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3网络课程资源为教师增加信心网上授课教师更为注重遵循教育原则

网上授课实现了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在此优势下,教师们表示有信心完成教学任务。由调查所得数据可知,对于“有信心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在线教学工作”中选择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到49.46%,选择基本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37.63%;对于“有信心确保在线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等效”中选择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到37.63%,选择基本符合本人意愿人数达34.41%教师们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意识到全省或全县安排的统一网授课对与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无法做到依据学生学情进行教学只有各班级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本身的基础、能力,做到有的放矢。调查结果显示,有67.74%的教师选择以“直播方式授课为主、网络课程资源为辅”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以知识中心课程观为主进行授课,通过教学评价改进网上授课教学方法

在网上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讲授新教材内容,以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调查显示,网上授课期间有59.14%的教师所授内容为新教材内容,有48.39%的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网上授课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弥补延迟开学所导致的课程缺失这充分体现了知识是课程最重要部分的知识中心课程观。同时,作业作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技能的独立工作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以及反馈功能,教师以批改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改进、创新网上授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4、疫情期间网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开展网上授课活动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

新技术的使用是教师面前的一道“拦路虎”,网上授课让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的教师犯了难。根据调查显示,教师个人计算机水平调查中,选择“很好”的有4.3%选择“好”的17.2%选择“一般”的占52.69%选择“差”的占25.81%。通过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发现,教师们大多数人计算机水平一般,甚至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计算机水平较差,这对网上授课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教师“是否有过开展网上授课的经历”的调查中,经常开展网上授课活动的教师仅有总人数的12.9%,偶尔组织网上授课活动的教师占总人数的20.43%,仅使用QQ、微信等软件布置作业、发布通知占有36.56%,而从未组织过学生开展网上授课的教师占到了总人数的30.12%。由此可见,教师们对于网上授课接触较少,网上授课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很大挑战性。

网上授课要求教师能够掌握、灵活运用录制课程、直播课程的一些技术,但是对于很少甚至是没有进行过网上授课的教师而言,突如其来的网上授课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有些措手不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给他们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即使有网上培训,毕竟是临时抱佛脚,很多老师计算机应用技能没有基础,操作起来未免有些困难,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事故”频发。

2网上学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线上学习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很强的自律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调查得知,有54.84%的教师认为学生在网上学习期间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生线上学习效率表示担忧,毕竟网上授课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学生自身的不自觉网上授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而在教师监督作用有限的网上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校教育的内涵,除了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组织和管理。网上教学,组织形式与在校教育迥异,教师对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学生能否认真学习,主要靠自觉,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动机不强。可以依靠的,就只有家长的约束力和教师一点点远程威慑力了。可是,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做“陪读”,甚至有的家长根本靠不住。而教师的威慑力,也因距离的存在而大打折扣。在这种没有监督、制约的学习环境下,没有竞争和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网上学习效率自然不理想。

3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

网上授课虽然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但教师们表示教学效不尽人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网上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效果不乐观,学生参与网上授课互动“非常好”的比率仅为9.68%,“较好”的比率为1.83%,“一般”的比率达到48.39%,“不理想”的比率占有32.26%。网上授课实时的互动则是为了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如果师生互动效果不佳,那么就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对于“教师开学后将对线上所授内容进行重新讲解”这一问题,选择符合个人意愿的占有58.18%,选择基本符合个人意愿的占有34.55%通过教师选择对于开学后将对线上所授内容进行重新讲解的比率来看,网上授课教学效率一般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双方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最大成效的教学活动1,网上授课由于受到种种局限性因素,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但在网上授课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讲为主,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学习的附庸。应以言传身教的教学过程,由于隔着屏幕,老师看不到学生的反应,学生无法像在实际课堂上那样面对面与老师交流,教学效率自然受到影响

5、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所带来的反思

1)教师要有学习力网上授课技能提升培训成为常态化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有学习力,需要学校经常性开展网上授课教师技能提升培训,使其成为常态化。教师的学习力是指:第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教师要善于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教师职业发展中要求,把教师定位于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深刻反映,教师需要保证不断更新个人知识储备,适应需要终生学习的时代。此次疫情期间开展上授课,是教师们对新型教育模式的大胆尝试,疫情即将过去,网上授课以其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并且以正确方法善于学习提升教学技术能力,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同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型模式是大势所趋,学校组织开展教师网上授课技能提升培训成为常态化,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的建设现代化智慧校园,改变教育的历史面貌。

2网上授课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为中心教育理念

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分和社会期望与自身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4网上授课对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带来挑战,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向学习合作者,面对网络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照本宣科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新型教育模式需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和研究者的姿态,不断反思教育实践,解决网上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做好网上授课的教学工作,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5。在网上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在特殊时期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学生加以恰当和必要的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认识到教学当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教”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6教师在网上授课期间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从根本上受益终生。

3充分利用特殊时期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植入家国情怀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7疫情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材,是可开发的隐形教育资源,教师应该抓住这特殊的情景与实际,在“停课不停学”中渗透疫情相关的教育常识,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利用疫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明白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为了全人类的公共安全、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多原生态,禁绝为口腹之欲而食用野味。向学生分享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真正明白先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吾辈当为了中华之安定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必得铭记于心。

4当下授课发展尚不成熟但新型教学模式未来可期

通过疫情期间所开展的网上授课活动,我们看到了网络授课存在弊端,但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当下网上授课容易造成师生情感交流缺失,单调乏味的电子教案代替了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触发学生知识感悟的教师文化个体形象也变成了冷冰冰的显示器背后的教师形象,原本能够及时向学生反馈讲解的作业也变成了具有延迟性的留言答疑等问题,都是由于现阶段网上授课形式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但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退化成长。网络授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现阶段网上授课网速快慢、屏幕大小、软件使用便捷程度、教学环境的制约等问题,都能随着5G的应用、新材料技术的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的改进等得到改善[8。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由此可见,现阶段网络教学发展虽并不成熟,但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齐绍琼.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结构研究[J].科技风,2020(07):62-63.

[2]朱永新.面对疫情,教育何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6):273.

[4]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5]孙兴洋.抗击疫情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20(02):7-9.

[6]姜劲晖.疫情之下,教育何为[J].小康,2020(07):95.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