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冼其军(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泗溪小学,云南省楚雄州,67540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冼其军

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泗溪小学云南省楚雄州6754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呢?笔者除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外,还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走进日常生活,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留心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首先要学会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例如,“凤”、“雨”、“雷”、“雾”等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琐事,很多学生认为司空见惯,甚是平淡,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值得去写。纵观许多文学名著,不正是通过对凡人小事的生动描写让我们享受了一顿顿艺术大餐吗?所以,平常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身边常人小事的良好习惯。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学会分析事物、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如:《荷花》作者描绘了荷花刚萌芽、长大、盛开后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的,《鸟岛》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颜色和细微的变化进行观察。第三,改善看图学文教学。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课文组成的,图画形象的反映课文内容,课文内容又准确地叙述了图上的事物,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教学时,从图入手,教学生以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看图时,先强调观察顺序。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从近到远、从水到山的顺序观察,这样把图中的水和山连起来看、连起来想,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以养成。

2、仿写是学生写作的手杖

学习写作离不开模仿,从单纯的模仿到逐步摆脱模仿而进入创造是有一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我的家乡》一文是我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自己的家乡的,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绘的。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作者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向读者展示了家乡的美丽,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由近及远的写作顺序,有条理说出家乡的新貌。学完这课后,我布置这样一道题,写写我们这里的景色——《美丽的牛头山》。让大家说说我们这里那里美?大家说开了,有的说:山坡上种着桃树,春天粉红桃花像火红的朝霞很美的。小山坡下有个大水库,水面平静得像面镜子,倒映着山;倒映着岸上的煤矸子山、竹林、小树、农舍。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一副天然的画卷。有的说:秋天更美。田野一片金黄,农家屋前屋后的柿树上,结满了火红的柿子,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灯笼,篱笆边爬满了紫色的喇叭花……大家说的真美,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牛头山好吗?同学的兴趣很高,纷纷动手写。第二天,同学都完成了,而且写的很好,模仿就是习作训练的过程。仿写就是习作训练的一种形式。仿写便于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为初学写作打基础,培养起写作的兴趣。我们要把眼前那扇通往大自然的迷人美丽大门打开,让他们听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到冰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看到溪流小鱼在水里嬉戏,看到小树在风中摇摆,看到了他们就会写了,就不用整天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

3、利用多媒体,扩展写作视野

作文阅读教材提供了许多提高学生兴趣的素材,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容量大、信息新、吸引人的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多种形式的信息合理整合起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兴趣。作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影视资源,影视本身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语言生动形象逼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影视资源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教材中的写作素材,而单纯的课文讲读与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撼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4、以丰富多采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酷爱各种活动和游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扎风筝、做航模、泥塑、剪纸、钓小蟹、踩飞蛤、野炊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做得投入,玩得开心,让写作与伴随活动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必然会产生深厚的写作兴趣。这时让学生把活动经过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和感受有条理地写下来,学生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写作一定会成功。

5、范文引路,培养敢想敢写的心理品质

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难在不知“写什么”和“怎样写”。其主要原因是把作文神秘化,产生了心理障碍。教师写范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仿写或照抄,而是告诉学生“作文不难”。一场球赛、一次劳动、一节体育课、升国旗、开队会、一盆花、一片叶、一阵雨、一场雪,笔者都随手拈来写成文章让学生传阅。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大事小事、自己熟悉的花草树木、都可以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时,兴趣油然而生,自然会排除心理障碍,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抓住这样的时机指导学生写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编故事

人的认识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能动的思维过程。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是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造思维的要本。十岁左右的学生富于想象,教师除让学生看图作文外,还可设想一个故事开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编故事,引发其写作兴趣。例如笔者设想的《小猴子和老山羊》,故事开头是这样的:“小猴子和老山羊是好朋友。老山羊总愿意帮助别人,而小猴子总是反对。一天,老山羊发现小猴子屁股上的毛被火星烧着了。”故事会怎样发展,结果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编写。这时,学生的兴致极高,思维非常灵敏,他们会把故事编得各式各样,而且有理、有情、有趣,读了使人发笑。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是怀着极大的兴趣认真进行的。怎么能不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创造才能呢?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欢什么学科与任课教师有密切关系。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解、一丝不苟的批改、耐心细致的辅导及与学生的平等相处,都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引起情感上的支持,并对其所任学科发生兴趣。

8、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成就创造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当众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班级中开设优秀作文园地,“出版”班级优秀作文选、班报校报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中国少年报》组织的作文竞赛中,笔者所带班级有三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优秀奖,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一篇,两篇选入《小学生作文精选》;在省组织的小学生看图作文比赛中,一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优秀奖;更多的同学在市、区组织的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这不仅使参与的同学得到成功的肯定和奖励,更重要的是班集体、乃至全校学生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从而产生乐于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整体效应。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取得成功的欢快气氛中,激发和强化写好作文的内在动机,不再把作文当作一种苦恼,而是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