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基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的教学探索 ——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为例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基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的教学探索——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为例申立贤(昆明市第三中学,云南省昆明市,650500)摘要: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这...
基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的教学探索

——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为例

申立贤

(昆明市第三中学,云南昆明市,650500

摘要: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这是当代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笔者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为例,探索了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在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为主,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学;化学思想方法

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价值所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当代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构成。

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化学课程能够为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面对未知问题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中学化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笔者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为例,探索了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在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为主,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1化学小魔术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通过一个有颜色变化的小魔术来引入今天的课程,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颜色变化的原因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在酚酞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再向其中加入稀HCl,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本节课将来对这一小魔术进行解密。

(设计意图:开始引入课题时,用无色的酚酞溶液与无色的NaOH溶液相混合,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向其中加入稀HCl,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此过程变化极快,学生更是想迫切地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这个魔术的原理是什么?这一简单的问题成为了引领学生专心学习的主导思想,这就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2演示两个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与表达

教师课堂演示如下两个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1向盛有新制Cu(OH)2(难溶性碱)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实验2:向盛有新制Fe(OH)3(难溶性碱)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师:通过两个实验,可知,难溶性碱在稀硫酸中溶解了,这说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会思考

Cu(OH)2+H2SO4=CuSO4+2H2O

Fe(OH)3+2HCl=CuCl2+2H2O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反思

Mg(OH)2+H2SO4=

Al(OH)3+HCl=

(设计意图:在课堂热闹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其中的门道,通过有梯度的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并总结出书写酸碱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此时,再让学生用两个陌生情境的化学方程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会出现学生自认为学会了的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再次出错的情况,此时的出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升华,这是教学中应该及时把握的最佳时机,学生会在改错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2.3演示无现象的酸碱之间的反应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HCl(的确有反应,但却无现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深入探究,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时如何思考

可用指示剂来帮助我们让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犹如大海中的灯塔。

宏观反应的微观原理是什么?让学生学会看图

2.4解释化学小魔术的化学原理,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酚酞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再向其中加入稀HCl,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根据颜色的变化,知道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实际就是今天课堂上所学的酸与碱反应的原理。

2.5视频播放: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方面: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中和蚁酸。

农业方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工业方面:处理工厂酸性或碱性废水。

(设计意图: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必须为生活和工农业服务,那么,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有哪些呢?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一定要引入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酸碱反应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2.7课外拓展

请写出中学化学中有盐生成的反应?查阅资料,在面粉发酵时为何要加点小苏打,其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小结后的课外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自学的方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当然,如果能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那无疑是最好的了)。

2.8板书设计

(1)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特点:A.反应物是酸和碱B.生成物是盐和水

3)表达式:酸+碱→盐+水

4)实质:H++OH-=H20

2)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碱性(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3+3H2O(中和胃酸)

3、课后反思

本着以学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宗旨,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相结合,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相结合,课堂导入时的化学小魔术,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契合度,让学生在有趣,动手和动脑中完成教学任务,符合中学生的心智特点。

一堂课的张驰有度是很重要的,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一开始的魔术实验,可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课堂练习时让学生出错,则又能够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冷静,此时,再通过一个实际发生但却没有现象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原来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原来是片面的,这样的感受,能引发学生更持续性的接受学习这一任务,教师此时则更多地侧重于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来探究实验,找出指示剂的作用,如何合理地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这又是一个引领思维的设问。

本节课整个探究过程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科学探究为方法,过程体验为收获,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基于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体现中学化学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全面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49-60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