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楚雄彝绣纹样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楚雄彝绣纹样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刀新玥谭丹武(九江学院,江西省九江市,332005)摘要:楚雄州彝族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靠民族智慧创造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财富,比如舞蹈...
楚雄彝绣纹样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刀新玥谭丹武

(九江学院江西省九江市332005)

摘要:楚雄州彝族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靠民族智慧创造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财富,比如舞蹈、音乐、刺绣等等,其中彝族刺绣工艺独具民族特色,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运用价值,它不仅具有研究彝族民族历史、社会、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作用,而且随着对楚雄彝族刺绣研究的深入,其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在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彝绣纹样;民族艺术;艺术传承

1、彝绣纹样概述

1.1彝绣纹样的起源与发展

彝绣纹样的历史非常悠久,具体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已经无法考证,但彝绣纹样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从手工技艺的角度来看,彝族刺绣纹样必定是伴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从彝族服饰上广泛存在的彝绣纹样来看,彝绣纹样的起源与发展的确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彝族服饰的制作中染料的来源主要来自当地的植物资源,取于自然,而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手工技艺的存在提供了存在的土壤条件,服饰文明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又有着紧密的关系。

彝绣纹样在民族发展与社会中也在不断发展,且因审美意识的觉醒正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随着对彝族刺绣纹样研究的深入,彝绣纹样的价值也在不断挖掘,比如其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如今的彝绣纹样已经在服饰、包装、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渐从民族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展现着彝绣奇特的民族文明和民族艺术的魅力。

1.2彝绣纹样的艺术特色

彝族刺绣纹样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一是图案丰富,刺绣作为一种标识性装璜纹样艺术,以图案的样式反映在缤纷灿艳的衣饰系统中,所选择的图案取材广泛,上至日月星斗、彩云雷火,下至山川花卉、飞鸟野兽,堪称姿态万千、包含万象。可以说,彝族刺绣纹样没有固定的图案、样式和形状,一切决定于自我的审美情趣,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二是技法多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刺绣也就随着区域、质地、格局而出现差异的绣法。概括起来,常见的主要有平绣、刺绣、镶绣、堆绣、扣绣、盘花与贴花等。三是风格多样,彝族刺绣除具有自身古旧、纯朴的民族艺术特色外,还反映出很大的兼容性,在不停传承发展民族传统艺术文明风格的同时,也兼收并蓄十字绣的精髓,既有民族的古老艺术特性,又有当代艺术气息。在构图上,有相辅相成的布列也有排箫的交织,有重叠构架也有流线的贯通;在配色上,用色果敢灵动,以反映富裕吉庆气息的红、黄、黑为主色调,又兼用表示丰富的其他种种颜色,充足的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

2、彝绣纹样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某所学校能完成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对于彝族刺绣这一非物质遗产今后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彝族刺绣走进课堂,并把彝族刺绣与中小学的美术课、劳动课有机结合,对于彝族刺绣的维护、传承和发展可谓是打开了另一扇窗。但是彝族刺绣纹样的课程开发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材方面,在当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虽然开设了关于纹样的美术课程,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彝族刺绣纹样的相关内容,既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图片展示,也没有开发关于彝族刺绣纹样的专门教材。这给教师的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障碍,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教师自己去整理相关资料,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彝族刺绣纹样的色彩、造型、图案以及样式等等内容,没有条件的学校只能依靠教师的文字叙述来讲解,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重大影响。

其次在教师方面,在当地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中,彝族刺绣纹样的应用方面,教师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当地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走访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在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非常突出,但是彝族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艺术并不了解,很多教师根本不了解彝族刺绣工艺,部分当地教师虽然对彝族刺绣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停留在认识和了解阶段,对彝族刺绣纹样知之甚少,比如关于彝族刺绣的工艺技法、风格特点、配色、图案等方面都不是非常了解,这使得给学生传授彝族刺绣的教师水平有限。而且,彝族刺绣纹样有着深刻的文明内涵以及审美价值,如果教师对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了解不深,很难想象如何在美术课程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彝族刺绣纹样。

第三在学生方面,随着老一辈艺人的逐渐减少,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技艺的传承责任会日渐落在年轻一代人的肩膀上。通过对当地部分中小学校学生的走访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民族文化以及民间技艺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但是谈到对彝族刺绣纹样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很多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家长的介绍,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当地人,自家就有一些彝族刺绣,部分学生也能说出一些基本的配色和样式,能够大致描述几个彝族刺绣纹样的形状和图案,这源自于他们天生对色彩以及图案的喜爱,并非真实上升到情感和责任的高度。并且因为彝族刺绣的课程在当地开展的学校不多,涉及的人群范围太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足,而且学生学习的时间过短。因此,学校在普及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技艺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3、彝绣纹样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3.1增强教学与课程特色

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全球化面前,我们要传承和创新彝族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全球化还给本土文化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中心是相对和多元的,边缘也可变成中心,因此,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刺绣文化,充满了历史之厚、生活之美和肌肤之暖,我听说刺绣最初可能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纹面和纹身,纹身是刺在皮肤上,刻在骨头里,之后刺绣代代传承下来,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其中彝族刺绣纹样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是彝族不可缺少的一种手工技艺。而在当地中小学美术教程中引入彝族刺绣纹样的相关内容,让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育中,不仅能够更好的体现彝族刺绣纹样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也能够使得美术课程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正规的美术教育与民族教育和个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特色,也可以增强美术课程的特色,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地中小学美术教程中应用彝族刺绣纹样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彝族刺绣纹样不仅在外观上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比如其独特的用色与配色,丰富多彩的颜色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彝族刺绣纹样作为一种手工技艺,通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刺绣的模仿或者以此作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图形和空间的结合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彝族刺绣受到了彝族民族文化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彝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彝族刺绣纹样在当地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传承弘扬彝族刺绣文化,使一批批彝族学生在学好讲堂常识的同时,认识彝族刺绣文明内在,热爱本民族本土刺绣文化。

3.3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

从非物质文明遗产的角度来看,彝族刺绣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明与精神的传承,作为彝族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刺绣它记载着彝族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彝族刺绣纹样不仅是彝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明遗产,而对其进行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则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

当前,彝族刺绣纹样在发展中正面临着传承人才断层、传承环境恶化等困境,将民间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更多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更多的民间艺术传承人才,促进民间艺术在新时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对于彝族刺绣这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的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对于彝族刺绣进课堂,希望有关部门每学年能邀请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给教师、学生授课。同时,家长和社会应该对彝族刺绣进课堂给予支持的态度,政府可以联系相关企业,给予材料的支持。此外,彝族刺绣不仅仅可以走进小学课堂,还可以走进中学课堂,特别是当地的职业高中,应该可以开设一门彝族刺绣专业,培育专门的人才。在对彝族刺绣的保护发展和传承中,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树立民族的工匠精神,把最具有民族特质的优秀作品更好的展现出来。

4、结束语

彝族刺绣纹样不仅历史优秀而且其风格显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这种民间手工技艺是植根于彝族独特的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当中,并且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传承至今的,因此,彝族刺绣纹样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将彝族刺绣纹样纳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与美术教育当中,是对提升教学特色、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民间艺术的传承等方面都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进一步对“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的促进。而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珍惜机会、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努力传承彝绣文化产业,使之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优良继承的行业中来。使用价值决定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决定社会价值,只有让彝绣融入到社会中来,才能赋予它新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陈希赟.彝绣之美——金泽工艺馆收藏彝族刺绣品研究[J].丝绸,2013.

[2]彭泽洋.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J].丝绸,2018.

[3]张莉.彝族服饰的艺术特性与文化历史传承[J].绥化学院学报,2016.

[4]肖青.石林阿着底村彝族刺绣工艺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5(03):68-75.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