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大学电工学课程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大学电工学课程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曹鸿张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市奉贤区,201418)摘要:针对当前高校电工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了大学电工学课程的...
大学电工学课程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曹鸿张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市奉贤区,201418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电工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了大学电工学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对分课堂的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教学设计授课模式

中国高校课堂问题很多,学生上课被动接受,不善于思考,等待老师给答案等等。教师的教学负担越来越重,效果也不尽人意。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讲授式课堂更显枯燥乏味,高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讲的情况相当普遍[1]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因素。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多元化趋势。在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资源相比。大学课堂要学生长时间保持对教师的注意比较困难。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虽然可以吸引学生,但是教师不是演员,教育不是娱乐,教师很难做到把娱乐元素融入到课堂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式教学获得好效果的前提在于教师传授的内容深入系统,丰富新颖,学生很难从其它渠道获得。而当网络和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在这些方面远远超过一般教师时候,课堂讲授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

针对传统式课堂的存在的问题,作者在讲授大学《电工学》课程时候,采用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2-3]。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外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

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

对方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内化吸收。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生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地分离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2016年秋季学期,在一门本科生课程《电工学》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对分课堂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分课堂实践

在2016年秋季学期材料系大三学生的必修课程《电工学》的学习过程中,作者首次引入对分课堂。班级人数27人,采用秦曾煌主编的教材,每周上课2次,一次连续2节,一节45分钟。实际上课16周,其中有4次实验课。前2周由教师讲授第1、第2章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发的试题卷,针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在第三周上课时,利用本次课的前半节,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理解的知识点,由班级其它同学帮助给予解答。对于大多数同学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老师再有针对性的予以讲解,并配合以例题的方式讲授。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展示、点评等。后半节和第2节课,教师讲授第3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学习该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本章作业。并要求自己设计实验电路,验证戴维南定理。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候,去实验室验证。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同学之间讨论,最终确定解决方案。教师在整个实验环节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当学生讨论遇到进行不下去,或偏离正确轨迹时候,教师提出建设性建议,让学生回归正确轨道。这样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电路,验证的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第4周到第13周,都与前三周类似,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新内容。然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学习的定理。从第14周开始,教师会把各章节的相关知识通过试题的形式发放给同学,同学课下做,上课时候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但是主要以听为主,在学生遇到盲区的时候,点拨学生,让学生可以恍然大悟。

可以看到,对分课堂中每章的学习包括四个过程。课堂上包括教师对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学生一周后对章节内容的讨论。课堂外,学生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课堂讨论做准备。每章的定律定理,学生还要自己设计电路,验证所需的定律和定理的正确性。

总体来说,从讲授、课后学习、讨论、实验四个核心环节,学生对于对分课堂的目标认同度和目标的完成效果评价很高。

结论

通过对分课堂的方法讲授电工学课程,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减轻了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角色转型。增强了生生、师生交流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

网络时代有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合理的改革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还要考虑学校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4]。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题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分课堂可以有助于摆脱我国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文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张学新.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教与学专刊[J].2014(2):1-6.

[4]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01):15-18.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