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11期目录
建构读写结合的“教”“学”新格局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读写结合”为抓手,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是课改的关键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师生共学的过程开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读写结合”为抓手,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是课改的关键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师生共学的过程开放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读写活动生成的资源,充分立足学情设计教学,及时推送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动理解与体验,深度感悟与思考,受到熏陶与启迪。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独立阅读体验中深入地感悟文本,是把阅读转变为学生“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基于新课改下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研究,开创了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新格局。教师阅读文本时,需要把自己当学生看,把自己当读者看,以自己的切身阅读体验,揣摩学生所能理解和感受的内容,从而提升每一节课的生命高度。同时,阅读应站在学生持续发展的视角,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并获得新的阅读方法,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之源紧密联系,使语文课焕发出活力及生机。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改善,能够促进读写联动,从读中来,到写中去,使“读”抢占先机,为“写”打下基础,让学生享受阅读世界的畅快与表达自己的淋漓。

例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将读的教学与写的教学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这样一个细节,学生便可以一下想象出祥子的贫穷、卑微和堕落,感受他失去的尊严与表现的麻木。学生“读”得越透彻,就越能够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中去运用。教师若以此为拓展,开展“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等更多专题的阅读与写作,学生便会思绪万千想说想写,运用自如会说会写。

1、梳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路径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强实践性,要求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转变。读写融合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言语学习与应用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开展“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实践研究,可以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梳理出高中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

(1)以读写融合设定新型阅读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要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确保所有学生都基本具备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发展他们的探究与审美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思想道德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当前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须要变革过去的三维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读写深度融合,凸显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强化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坚持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