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11期目录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可为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读”与“写”融合的实施,以及通过“读写结合”的课改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

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读”与“写”融合的实施,以及通过“读写结合”的课改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路径探索、规律回归和活动设计等方面予以突破。

1.理清读写结合的变革思路

基于深度阅读的读写结合学习活动,需要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设计出与文本阅读密切相关、且能够驱动学生阅读的写作活动。学生依照读写结合的任务要求,独立阅读文本并完成写作任务。这是保障读写结合有效实施的基本路径与教学策略。基于深度阅读读写结合中读写活动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以《茶馆》一课为例,可以进行如下多种设计:梳理戏剧冲突,可以通过阅读剧本,用表格等形式呈现;了解人物身份,通过阅读剧本,完成一张人物关系图;阅读剧本,在你认为最有意味的台词旁边作批注;选择喜爱的角色,为其台词写表演说明;结合人物身份,抓住个性化语言,写一篇“我看众生百态相”的短文;体会剧本语言中的京味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鉴赏文字;查找《茶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评说,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读写内容的设计,有的侧重于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有的则强调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这些读写活动的安排,有的结合全文进行设计,有的针对句段引领思考;这些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有的要求用图表展现,有的则要求用眉批展示……尝试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培养学生踏踏实实读书的良好习惯。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无论教师运用哪一种读写活动的教学设计,学生都能明白阅读对话的多重丰富,领略语文学习的滋味,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2.建构读写结合的“教”“学”新格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读写结合”为抓手,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是课改的关键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师生共学的过程开放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读写活动生成的资源,充分立足学情设计教学,及时推送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动理解与体验,深度感悟与思考,受到熏陶与启迪。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独立阅读体验中深入地感悟文本,是把阅读转变为学生“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基于新课改下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研究,开创了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新格局。教师阅读文本时,需要把自己当学生看,把自己当读者看,以自己的切身阅读体验,揣摩学生所能理解和感受的内容,从而提升每一节课的生命高度。同时,阅读应站在学生持续发展的视角,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并获得新的阅读方法,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之源紧密联系,使语文课焕发出活力及生机。阅读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改善,能够促进读写联动,从读中来,到写中去,使“读”抢占先机,为“写”打下基础,让学生享受阅读世界的畅快与表达自己的淋漓。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王立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6)

[2]试论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多媒体优化策略[J].林玲.卫生职业教育.2017(02)

[3]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韩贵霞.中小学电教.2021(Z1)

[4]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刘志国.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1)

[5]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实践[J].王辉.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

[6]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改进中职语文教学方式[J].刘利.课程教育研究.2020(18)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