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11期目录
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实施与行动路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1、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策实践的多主体关照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实践必须在党和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在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转型。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推进方式...

1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策实践的多主体关照

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实践必须在党和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在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转型。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推进方式下,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不再是政府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利益表达途径”。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基于高等教育统筹发展的整体框架,构建基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责任分担、互动协商的多元共治格局,协同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具体来说,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上下协同联动的行政指挥链,从教育行政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服务。中央政府应做好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关系的统筹与规划,在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下,合理分权给地方政府,增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政策实践、服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二是强化高等教育政策实践的多主体关照,转变政策实施多方主体的治理角色。政府需做好政策统筹,合理分权给高校,从高校的控制者、管理者向高校的服务者、监督者转变,增强高校在政策实施中主动开展教育改革基层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监督和问责,打通高校面向市场办学的通道,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和内外联动机制,为试点探索和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市场逻辑贡献力量。

2强化多元互动,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

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公共事务,关系着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它不仅是针对高校内部的局部性变革,更是包含多方利益主体在内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变革,其政策的实施要强化多方利益主体的主体责任,通过构建产学研用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共同体推动高等教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因此,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共同体的合作秩序,使产学研用的各方主体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场域的异质性而合理地表达自身的意向性,从而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状态,将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主体间合作共治和协同善治的发力点。具体来说,一是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共同体。从多元性角度来看,如果将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共同体看作一个大圆,那么圆心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场域的合作共治协调机构,次圆心依次是政策实践中的政府机构、高校、社会团体和公众,构成一个基于政策实施的利益相关合作共同体,彼此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实践中,我们应建立政策实践共同体“互动、共赢”的共生发展模式,通过合作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促进场域内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发展与交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的发展目标。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共同体的适应性角色转变。共同体内的各主体应主动激发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履行自身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在共同体的互动合作中完成自身角色的适应性转变:政府从政策实践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服务者;高校从政策实践的被监督者转变为主动行动者;社会行业企业和组织机构由政策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与者;社会媒体和公众从政策实践的旁观评论者转变为内在监督者。通过相关主体的角色转变,内在合作与外在互助协同发力的互动共生政策实践体系逐步形成。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