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设计类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模式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肖晴,张远兵,王寅寅(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100)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背景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并对其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进行了...
肖晴,张远兵,王寅寅(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100)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背景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并对其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在设计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有助于专业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关键词:传统文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CarryForwardTraditionalCulture——Research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PromotionofDesignCoursestoPromoteStrengthenMoralEducationandCultivatePeopleXiaoQing,ZhangYuanbing,WangYinyin(CollegeofArchitecture,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BengbuAnhui233100,China)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educationbackgroundof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putsforwardtheeducationalmodel"TraditionalCulture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promotionofdesigncourses,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maincontentsandspecificmeasuresarediscussedinthispaper.Itisprovedthatintegrat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odeintothedesignspecialtycoursesishelpfulfortheprofessionaleducationtoplaytheroleofstrengthenmoraleducationandcultivatepeople.KeyWords:TraditionalCulture;ProfessionalCours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2018059);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0407、2020jyxm0431);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325)。1、引言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以来,课程思政即作为我国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抓手,践行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为报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教育部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课程思政”作为“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1],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2],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在全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各本科高校在通识课程特别是思政课程的建设中鼓励“课程思政”,从大一新生抓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专业设计课程作为学生大学阶段的重要学习渠道,专业课教师作为对大学生专业教育、人格影响最大的老师,在对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设计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有助于专业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设计类专业普遍的特征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审美能力如何培养?设计能力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如何体现?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能够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并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对的主要切入点,不但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审美素养,而且能够让新一代青年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民族重任。2、背景分析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教师需要找准方向,发挥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优势,并能达到优势互补,使学生真正做到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教育部门关于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中”的方向早已在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会议中提出,重点在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我国大部分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民间艺术相关专业[4],并能结合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与科研[5]。如西安美术学院则是结合西安古都的历史传统文化开设了中国画、版画、雕塑、建筑环境艺术、服装、陶瓷艺术、美术史论等专业,而且还设有传统艺术研究所、民间艺术陈列馆、少数民族服饰陈列馆等专门民间艺术传统研究中心。再如云南艺术学院更是一所民族艺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艺术类大学,一直贯彻坚持“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切实把在地文化资源转化为办学资源,开设了如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云南特色民间工艺、数字媒体艺术与民族文化传播等课程,并设有“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极大地发挥了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然而,仍然有很多设计类专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目前仍停留在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目标,与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的结合甚少,导致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脱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遍布神州大地,如果每所高校都能充分利用其地域特色,积极主动的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智慧的元素作为思政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所在大学的文化魅力、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脉络、内涵与精髓,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6]。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战略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大局观,真正让专业教育发挥思政课程的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主要内容3.1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社会需求和高校的专业教育背景,梳理汇总当前设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所在,对专业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确定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联度、具体的实施环节、课程考核要求以及课程要达到的效果,构建适合试点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职业素养。3.2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匠心+艺心”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合理融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建立专业自信,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7],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不断拓展视野,使之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匠心+艺心”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专业功底能够助力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3.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热爱祖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与应用,不断探索更多教学途径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专业课程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社会提供全心全意规划设计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培养热爱祖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4、具体措施4.1精选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9]。在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精选适于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实际,紧扣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唤起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不断拓展视野,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4.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在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要切合社会实际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专业课教育中要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课程特色提炼,选取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3加强实践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书育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衔接,在专业教育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性与相关性,加强实践教学案例与项目的积累,善于发现和运用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价值的引领激发学生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生态化、多样性、系统性的专业设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并通过实践教学亲身实践或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专业自信。4.4采用试点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