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9期目录
创客教育面临的争议与挑战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单靠教育系统内部力量,难以实现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诸多教育难题(择校、减负、公平、均衡等)的有效解决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客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需要推动政府部门、教育界、产业界以及创客组织的...

单靠教育系统内部力量,难以实现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诸多教育难题(择校、减负、公平、均衡等)的有效解决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客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需要推动政府部门、教育界、产业界以及创客组织的跨界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界提供智力资源和人力支持,产业界提供技术、工具和平台支撑,创客组织负责计划、推动、组织各种创客活动。此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父母应积极支持孩子的各种创造行为,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在家里打造小型的创客空间。

创客运动既激发了社会对创造的无限热情,又引发了一些争议。美国欧林工程学院的DebbieChachra教授于2013年1月23日在TheAtlantic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WhyIAmNotaMaker》的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Chachra对创客运动表示了深深的担忧,认为创客过度强调制造产品(MakingArtifact)的价值,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这场讨论的背后实际上涉及到人们对创客本质的认识。创客是否必须创造出物化的产品?教育、文化、服务领域的从业者是否也可以成为创客?笔者认为,创客可以有很多类型,比如电子创客、教育创客、文化创客等。创客不一定非要创造出物化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的创造,比如一曲混搭的音乐、一节充满趣味的新颖课堂等。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时提出“要创造一个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这也是创客行为,属于政府创客。虽然创客概念最初起源于产品制造,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客的概念应当不断拓展外延,才能让创客理念融入全社会各行各业,实现“人人都是创客”的目标。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既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发展创客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有学者指出,我国推广创客教育首先面临两个实际问题:一是经费问题,很多学校没有能力建设创客实验室;二是教师问题,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在当前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人们虽然清楚创客教育对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却更加关注其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国外研究发现,创客教育与课程要求以及考试并不冲突,二者可以结合,产生更优的效果。由于教育活动自身的复杂性,我国亟需开展创客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发布权威报告,打消公众对创客教育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顾虑。

此外,我国面临严峻的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创客教育如何延伸到中西部偏远地区,如何让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平等参与?创客是否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是否会拉大数字教育鸿沟?这些难题都是创客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为此,我国应同时加强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汇聚教育智库、社会公众、企业、政府等多方智慧,协同创造有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扫清障碍。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