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9期目录
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逻辑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政策作为“政治通向实践的必由之路”,其背后蕴含的逻辑既是政策制定的内在价值遵循和基本行动依据,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原生动力。政策逻辑不仅决定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合理性,也影响着...

政策作为“政治通向实践的必由之路”,其背后蕴含的逻辑既是政策制定的内在价值遵循和基本行动依据,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原生动力。政策逻辑不仅决定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合理性,也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合法性。基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三维分析框架,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制定受多种逻辑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其政策目标不只停留于政治和经济维度的初始逻辑上,还需要体现价值维度的高阶逻辑,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就是要系统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1、为国育才: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政治逻辑

高等教育现代化系列政策出台的首要逻辑指向“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问题,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阿普尔认为,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牵连,它总是一种选择性传统的一部分,是某个集团对合法性知识的见解。其存在的合法性来源于政治性,承担着为国家和公众服务的职能。所以,“当威尔逊在普林斯顿提出‘为国家服务的大学’时,他受到了拥护而不是反对……大学越来越经常地被喻为‘服务站’。”大学对国家的服务性展现出高等教育强大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对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造就具备官方合法性知识的社会人,对政治团体的领导有重要影响。这也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被各个国家高度重视并被当作“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的重要原因,导致“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因此,“为国育才”的政治逻辑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系列政策出台的首要考量,这既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逻辑起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政府主导100的政治逻辑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从“为国育才”的国家立场出发,确保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前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设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当前多元价值激烈交锋的信息时代,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渗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逻辑筑牢了教育的思想根基,保障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经济逻辑和价值逻辑的前提条件。因此,基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对经济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统领作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逻辑作为首要逻辑,同时减少政治逻辑与学术自由价值逻辑间的矛盾,科学划分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线。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