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随着个体的出生,亲子关系随之发展起来。依恋理论认为,亲子关系是青少年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保护因子。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能直接促进个体的适应,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学业成就提高或学习投学校逐渐成为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场...
随着个体的出生,亲子关系随之发展起来。依恋理论认为,亲子关系是青少年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保护因子。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能直接促进个体的适应,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学业成就提高或学习投学校逐渐成为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Ladd提出学校适应的人际模型强调学校适应是学生与他人之间交互影响的结果,即强调学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学校适应中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或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控制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促进其情感态度转变、提供重要的支持功能以促进青少年的学校适应。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同级人际关系,同伴对其适应的影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同伴关系既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校适应,也会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问题行为、情绪情感等方面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校适应。
可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分别作为家庭和学校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但按照沙利文的重要他人理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三种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大小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发生变化。对于初中生而言,同伴的影响力似乎超出父母及老师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他人。Herres和Kobak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对西方青少年发展适应的影响超过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那么在中国初中生身上,这三种人际关系对个体适应的影响力大小是否与西方研究结果一致?国内研究发现,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相比,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更大。对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最大。那将其影响扩展到学校适应时结果是否仍是如此?本研究将对此进行验证。三种支持系统都会对青少年的适应产生影响,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Bowlby认为,个体早期亲子关系影响其构建安全内部工作模型进而影响个体的师生、同伴等人际关系,继而影响个体适应。据此可知,亲子关系是个体最先经历的重要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必然会影响个体的其他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因此,积极的亲子关系是个体良好适应的基础,亲子关系既可能直接影响个体的学校适应,又可能通过影响其他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个体的适应,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对个体学校适应的影响模式可能符合间接效应模型。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探讨:(1)探究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作用大小。(2)考察初中生人际关系系统对其学校适应的作用机制。并初步假设:(1)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会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产生影响,但作用大小会有差异,其中,师生关系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最大;(2)亲子关系作为初中生人际关系系统的基础,会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进而影响其学校适应,即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