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缩减争议背后的问题实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大学英语学分是否应当缩减,除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固有矛盾外,背后隐含的问题实质是大学英语教学能否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未来发展的需求的问题。(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中国大学生...
大学英语学分是否应当缩减,除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固有矛盾外,背后隐含的问题实质是大学英语教学能否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未来发展的需求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中国大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这些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修读培养方案规定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时间,另一部分是为了参加各种校外英语考试花费在图书馆、自习室和培训班上的时间。令人惊奇的是,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饱受诟病,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英语培训市场焕发的勃勃生机。在一次针对宁波大学大四本科生的访谈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已经修读过的大学英语课程对英语水平提高几乎没有帮助。用学生自己的说法,大学英语课程比较“水”,老师照本宣科,期末考试内容也在教材划定范围中,课程学习与现实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相距太远,甚至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没有什么帮助,修读这门课程的最大意义就是获得毕业要求的必修学分。这说明,大学英语学分是否缩减不是主要问题,课程教学质量才是值得深究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系列举措,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倡导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示范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1]。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大多数本科院校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以教材内容为本、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评价不科学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脱钩风潮之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是失去了教考分离的评价保障,一度风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流于形式而黯然退场。(二)适应个性发展的分类教学问题国人对英语学习的感情非常复杂,有爱之者,有恨之者,有既爱又恨之者,从网络调查超过七成投票者赞同取消高考英语的结果中,我们能够感知国人学习英语的艰辛,也能想见因为英语学习困难而被拒于高等教育门外的莘莘学子的眼泪。个体天赋是存在差异的,有人失聪,有人失明,也有一部分人没有语言模仿能力,在基础教育极不均衡的中国,确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即便耗费极大时间精力也不能学好英语。经过高考筛选,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或必要,更有些同学把英语作为敲门砖,进入大学后不愿意继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正因为个性发展的差异,高校硬性规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挂钩的时候,便遭遇现实的困境,有些同学赔上大半时间,把专业课都耽误了,也不能通过四级考试。如今,大多数高校取消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挂钩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