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9期目录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朗,世界不少国家的高校逐渐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教育市场开放、国际优质教育和学术资源利用与共享,注重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朗,世界不少国家的高校逐渐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教育市场开放、国际优质教育和学术资源利用与共享,注重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既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又具有跨文化素养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素养是指“具有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具有很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胡开宝2013:17)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一般而言,国际化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具有全球视野(2)精通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传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3)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运作能力与管理水平。其中,外语能力、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国际化人才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用英语教学和通识英语教学的实施。换而言之,我国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加强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这是培养公民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素养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通用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知识是主要内容之一。自然语言通常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比如,词汇有搭配、类联接、语义韵、语义优选等特征句子既有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之分,也有简单句和复合句之别,还包括主句和发挥不同句法功能的从句。教师可分析讲解英语语言特征,让学生掌握相应语言知识,并通过大量训练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通识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文化传统、文学渊源、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或哲学思想等,并从他者的视角反思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文学传统和思想潮流等,从而使其打下较为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提升跨文化素养。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会带来过度专业化和严重功利主义倾向等诸多弊端,开始实施以拓宽专业口径、沟通文理学科、实施通识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不少高校将通识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与侧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侧重学生作为一个自由人和公民的教育。通识教育关注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强调全人教育,力求学生身心和谐、知行统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系列通识英语课程,如欧洲文化入门、美国文明史、英美文学作品欣赏等。事实上,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确实有助于实现通识教育的三大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与心智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