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刘天瑾(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云南省昭通市,657000)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一课时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公民身份从何而来:②公民身份...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刘天瑾(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云南省昭通市,657000)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一课时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公民身份从何而来:②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与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过程:1、目标解读、预习反馈。导人新课,如何获取公民身份: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2、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2.1国籍与公民的关系2.2公民情感拓展教学3、知识目标:3.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3.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4、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5、教学重点:(1)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2)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与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6、教学难点:6.1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6.2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解决措施:(1)通过图片,视频,课堂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获得体验。(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书本进行整理。加入思维导图补充理解的困惑。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或语言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具有明显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性,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并且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情分析: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学生的一般特征既有共同的地方,比如相同年龄的学生有大致相同的感知能力、智力和语言发展过程等;同时,学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比如智商的差异、认知经验的差异、认知成熟度的差异等。学生认知特征的共同点为集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西沃电子白板,西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电影资料,图片合成,教材参考用书,游戏互动等。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