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陷入一定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陷入一定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便提高学校、教师和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产生,以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措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那么,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小学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上升的趋势,这也导致人们对此问题的日益关注和探讨。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6万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校园伤害事故60%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所有的伤害事故中,仅小学就占有40%之多。故此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1.1学校方面的因素(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日,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1.2学生方面的因素(1)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2、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2.1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2.2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2.3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3、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4、结语在预防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问题上,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及时对老化的体育器材维修和更新,预防和消除体育教学环境的安全隐患;重视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师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实施安全措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和预见伤害的能力,以高度的责任,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保证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