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樊祖林
(云南省禄丰县碧城镇小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651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数学。在设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生活情境引入新知,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要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要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能力,意义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1、利用学生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 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因此,教师通过借助一些具有生活实际情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针对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开始即兴表演。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把室内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环境中学习新知。
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统计,每组可以选择或者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用黄色、银灰色、橘色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奖牌;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几年中的金牌数表示在方格纸上,并用线连起来,得出金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4、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某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