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12期目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明白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激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试想,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何能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何谈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呢?

然而,当代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对别人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不道谢;对教师的付出,也认为是天经地义,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往往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从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懒惰、不懂得关心别人、社会责任感差等性格弱点。针对这些,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众所周知,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如何渗透感恩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以身作则,树立“感恩榜样”

思想品德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高尚的品格是无形而强大的教育力量。品格是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在感恩教育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并且做好。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行动在学生面前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例如,当老师上课时向学生借用字典查字时,我们要当面表示感谢,不妨让周围甚至全班的学生听到或看到老师的做法。思想品德老师只有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效仿,知道他们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该怎么说和怎么做。

2挖掘教学内容,激发感恩之心

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挖掘课本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活动等方面去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社会最好的回报。

3以活动为载体,参与感恩教育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教育学生从小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活动,先让学生人人动手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老人打扫一下卫生”等活动。我接着称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演自己的做法,使学生在体验中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

4、以真实情感,体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学时我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在国际“三八妇女节”节来临之际,我在品德课上开展了“感谢妈妈”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5、协调家校机制,贯彻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孩子是家长们的一面镜子,照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家长教育的第一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感悟。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也应该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做有爱心的人,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就会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

6、持之以恒,逐步实施感恩教育

一次空洞的“感恩宣誓”,或一个苍白的感恩报告,或偶而一次的大规模感恩教育,或一本厚厚的感恩书籍等永远也不会培育出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感恩教育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它好比培养一个后进生,一朝一夕办不到,即便偶而有所进步,也决不能有半点儿马虎。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思品教育者,就得将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真正把感恩之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施恩,增强感恩意识,强化感恩行为,对父母、对老师、对亲朋好友、对社会,永怀感恩之心,长做感恩之事,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世,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关爱他人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