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参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而学生获取新思维,新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展开。
关键词:创新意识;美术创作;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思想和 教育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导向,学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障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让学生依靠自身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我们的 孩子们天性爱动,喜欢表现自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善于观察、想象丰富……这些都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自然事是培养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把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 始终。
1、创造良好开端,萌发创新意识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以及创造和发现欲望上达到最佳状态,会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果。而这些,首先取决于课的导入。每节课的 导入就像一个故事的序幕,导入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它是教与学的起点。成功的导入像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激起学生兴趣涟漪;像点燃的干柴,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启学生思维闸门,贵在质疑,难在释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在教学实践应用的“设疑导入法”就是此理。有疑才有问,有思才有所得,有创新。教师要设置 新颖有吸引力的 问题,当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的时候,就已经是对新知识探求的开始。
例如我在上九册《英俊的 脚》一课时,由于当时天气还比较热,学生赤脚穿着凉鞋,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脱下一只鞋看看自己的脚,欣赏一下。这时候,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又觉得很新奇。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一张张笑脸看着我充满好奇,急于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做,求知欲刺激了最佳状态。这时候,我乘势让他们从各个角度看一下自己的脚,说一说特征,学生回答得既有趣又踊跃;“我的脚很胖”、“我的脚趾很长”、“我的脚底还有颗痣”……观察完了我就请一位学生上来坐在座位上,抬起脚,在大家的 疑问中迅速用颜料在这个学生脚上涂抹起来,顷刻之间在脚上画成了一幅颜色鲜艳又有趣的画。大家感到匪夷所思,觉得又有趣又不可思议,终于也知道了画画不但可以在纸上画,也可以直接画在脚上来完成一幅画。学习兴趣高涨,个个都想大展身手,当一下印象大师,在自己的脚上完成一幅大作。当他们完成作品的时候,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之中,作品也是千奇百怪,效果好极了!。
2、创造课堂情趣,激发创作新欲望
好奇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 原动力,小学生天性好奇。我们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地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产生某种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例如《有趣的昆虫》一课,我预先准备了许多常见的 昆虫图片,然后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启发谈话,了解了昆虫的 基本特征。知道哪些是昆虫,然后让他们逐一说出昆虫的名称,学生说一个,教师就出示一个,学生越说越多。有的学生说出的 不是昆虫,这时老师可以再次强调昆虫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再看网上下载的 千奇百怪的昆虫,这些昆虫平时很少见,有的甚至从没有看见过,它们长相奇形怪状,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时不时发出惊叹,提出一些问题:“这叫什么昆虫?”,“怎么长得这样啊?”,“这种昆虫是在哪儿看见的?”……老师根据网上下载的说明,简洁扼要的阐述。即刻间,学生仿佛置身于昆虫世界。这些丰富的直观材料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乐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开阔了视野,产生了发散思维,绘画创作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往日咬着铅笔发愣,不知画什么样的形象,甚至下课还意犹未尽。
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们内心充满探求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诱导和迁移学生的“兴奋点”。因为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差异千差万别。对于一些淘气、好动的学生,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能量的机会,让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学习和创造上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及时肯定他们每一点的成功。同时,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激发他们的新意识。
例如第二册《画情绪》一课,因为情绪因人而已,许多学生欣赏了大量老师提供的范画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了各种表现手法后,都能用色彩、点线等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学生的作品不但完成得非常好,连所要表达的 情绪也说得头头是道,在众多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一幅:是用黑色,咖啡色等较深颜色涂满整张纸,中间夹杂了许多杂乱的红色、黄色等颜色明亮的线条,整张画得视觉冲击感很强,画面效果非常好,题目也很有意思,叫《放学之后》。当我询问这张画是谁的作品时,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我问他:“放学之后大家都应该是一件很开心,很轻松的情绪,为什么要用这些沉闷的颜色来表现,而不用那些明快、鲜亮的色彩?”他回答:“我放学后要被老师喊到办公室去补作业,黑色、咖啡色等代表我被老师批评拖拉作业时失望,心灰意冷的心情,夹杂的那些红色、黄色较乱的线条表示我放学了还不能回家,心里很烦躁。”其他学生听了哄堂大笑,纷纷告诉我这个同学平时作业经常拖欠。每天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补作业。我肯定了他的作品,称赞这是今天最好的画,运用色彩和手法准确地表现了当时自己的情绪,并因势利导地说:“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你是个聪明的 孩子,在绘画方面表现能力非常强,但是美术与其他学科是相通的,我们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并不比任何同学差,老师相信你也能把其他学科学好,要学习好首先要按时完成作业,对吗?这样你 会成为每个老师,每个同学都相喜欢的好学生,行吗?”他点着头,充满自信地坐了下来,在此之后每一节课他都能完成较好的美术作品,拖欠作业情况也明显好转。由此可见,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对学生的影响多大。
3、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离不开创新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反应迟钝,无创新可言。可以说现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古为人师高高在上的观念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教师要用完全的尊重、信赖和友爱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爱学和健康的心理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利用与课堂教学有直接联系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是营造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在第二册《下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雨的声音,体会下雨时的情境,我预先准备了一段由小雨到大雨的声音,先让学生听到小雨的声音,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绵绵的春雨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闭着眼睛想像雨点打在小脸上的舒服感觉,老师再来一段配音:“小朋友们,下起小雨来了,绵绵的春雨滋润了大地、树叶上、草地上、花朵上都沾上了可爱的小雨点。我们穿上雨衣,带上雨伞和老师去看看雨中美丽的景色吧。”录象中播放出了雨中的景色,随着音乐,学生们在雨中撑着伞,穿上雨衣和教师一起回忆,再现雨天的情景:“小心踩到水塘!”“哎呀!有人摔跤了!”随着老师的话语真有个学生模仿着雨中摔跤的情景,其他同学嘻嘻哈哈、七手八脚地扶着他,他们仿佛置身在雨中,淋着春雨,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学生们沉浸在他们的表演中,把雨中踩水塘 、摔跤、打伞……等情节表现得活灵活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随着音乐的转变,雨声突然变大,轰隆隆地传来了大雨雷电交加的声音,孩子们尖声 叫了起来,一个个捂着耳朵,缩着脖子,这时老师及时说了一句:“下起大雨来了,我们快回教室吧!”学生们一个个回到了座位,兴奋的小脸洋溢着笑容,看得出来意犹未尽呢。
这样的情境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比对直叙雨中情境更直观,更有趣味 性,孩子乐于学,也爱学。
4、发挥想像,提高创新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像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发挥创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 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 想象来进行绘画创作。
艺术的创造是表现的独特创新,区别于他人已有的内容,形成方法,提倡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鼓励勇于创新,一个普通的命题,再通过一番“发挥 ”,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寻常的观念去表现异常事物,这就是创造,就是能力。例如,第10册《海洋生物》一课中,一说到怪兽学生的兴趣最浓厚,他们可以把平时电视剧里,课外书上看到的各种怪兽名字报出一大串。我 告诉他们很多怪兽都是从海里出来的,比如我们中国的象征-----龙。它是有人类凭着智慧创造出来的 怪兽,象征着炎黄子孙。在学习了前两节课的海洋生物之后,学生对于海洋中的生物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想象出什么样的海洋怪兽也较有把握。再出示一些怪兽图片让学生欣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怪兽的 绘画手法,我先在黑板上画了 一个简单外形,然后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想想一下可以 把图添加成什么样的 海洋怪兽,越怪越好。让他们自由上添加,并说说为什么把怪兽画画成这样。学生兴趣非常浓厚,都争先恐后地来创造,这些创造出来的海洋怪兽千奇百怪,有的作品构思大胆活泼,造型奇特,有的给怪兽建起了一个海底之家,有的还给自己创作的怪兽起了好听的名字。每张作品丰富多彩,每只创作出来额度怪兽千奇百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在绘画中表露无遗。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教师的个人好恶或习惯束缚学生的艺术灵性和创作性的发挥。如果老师只有一味地教学生怎么画怪兽,背景怎么添画,画面应该如何处理,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形象思维,心灵深处的智慧火花,就不会闪烁。长此下去,学生就产生依赖感,个性也会受到抑制,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 认为创新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们思维的活跃,引导他们大胆的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鼓励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因此,我们教师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激情的产生,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及感受力都均衡地得以发展使学生长大后能够更合理的生活,更富有创造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荣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2年08期
[2]张蔚霞;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谈初中美术设计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32期
[3]巩秀香;美术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