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08期目录
关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学的几个问题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教学实践

 关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教学的几个问题

傅求林

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江苏省南京市210014

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系统权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第二目增加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目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让学生学懂和掌握不容易,对教师教学也具有挑战性。下面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教学实践

1、讲清楚“主要矛盾”新旧表述之间的关联性

以往旧版本教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2018新版教材引述了十九大报告最新理论成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关于我国“主要矛盾”新旧两种表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要通过“主要矛盾”新旧表述具体内容呈现展示和对照分析,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虽然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旧表述中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而是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巩固和提高(如“扶贫攻坚”),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没有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又日益增长。因此,“主要矛盾”新表述不是对“主要矛盾”旧表述的否定、排斥和割裂,二者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是发展与包涵的关系,“主要矛盾”新表述已经包涵了“主要矛盾”旧表述的内容。

2、讲清楚“变”与“不变”

“变”主要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求侧)和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侧)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讲清楚“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

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随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实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二者之间,“不平衡”是主要的,“不充分”次之,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前要有效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扩大开放。

4、讲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脉络关系

讲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脉络关系,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是什么”就是要讲清楚,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上新的发展台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主要是讲清楚得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结论的判断依据和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不吻合,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恶补“需求侧”的“短板”和弱项。

“怎么办”就是要讲清楚如何才能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守住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