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量阅读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语文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语文学习中“海量阅读”的推行与实践,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有利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陶冶情操,为一生的成长夯实基础。本文依托“海量阅读”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探究海量阅读的实践方式,总结出“阅读三部曲”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论述“海量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海量阅读;阅读方法;写作锻炼;语文新课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带着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还可以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幸福感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更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 由此可见,阅读在孩子们成长中占据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引用奥维尔·普瑞斯科·特的话:“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2]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禁思考: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让孩子能够拥有大量的阅读?如何让孩子能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读、说、写、思等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
摸索中,了解到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提出了“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方法。认真进行研读与学习之后,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了摸索与实践。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实践的心得。
1、海量阅读的实践基础
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提出的“海量阅读”主要是指课内的海量阅读,即“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外书’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3] 韩兴娥老师的这种做法对于孩子们阅读量的提升可谓是非常的高效和迅速。
在实践中,我吸收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的优秀做法,并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考,再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在课堂教学中,带领着孩子们开始了“海量阅读”。
1.1以例为本,触类旁通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个“例子”进行编订的过程中,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其它版本,都在进行反复修改与商定,可见这个“例子”是经过了认真筛选与斟酌的;在编排过程中,每个单元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导语的写作,都是经过权威专家进行反复商量后敲定的。所以,这些“例子”不是一个普通的例子,它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去分析、去揣摩的例子。
在具体教学中,以单元主题为导向,以四篇课文为根本,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为拓展,带领着孩子们进行反复朗读,认真分析,探究思考,去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知识魅力,去掌握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去领略本单元课文的情感趋向。这些例子已经深熟于心,方法运用得心应手,接着开始进行“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去学习同一题材的文章,即可以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巩固学习方法,进而达到能力的提升与思维的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本单元主题是游子思乡,在学习了书上的三首古诗词及三篇课文后,拓展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上的相关内容,延伸了五篇诗词,分别是李煜《长相思·一重山》、纳兰性德《菩萨蛮》、王维《山中送别》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秦观《浣溪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拓展了三首现代诗,分别是杨牧《故乡》、余光中《乡愁》和《今生今世》,拓展了三篇散文琦君的《春酒》《烟愁》及《髻》。
2、海量阅读的实践方法
学生是一种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由灵魂的动物。在阅读中,他们会有自己倾向阅读的书籍,但由于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限制,又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指导。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就需要将指定阅读与自由自主阅读(FVR)[4]结合起来,将孩子引向海量阅读的快车道。即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及相关指定例文,进行词语积累、理解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开始让自由自主阅读慢慢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班级内部浓郁的阅读氛围,达到海量阅读的目的。
2.1丰富藏书,氛围营造
研究证明:当读物很容易取得或者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为了让孩子们随时有书可读,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海量的阅读,丰富环境中藏书量是重要的一步。
第一,丰富家中藏书。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孩子阅读的概率也越大。为了让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二、经常推荐好书。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孩子,让孩子请家长去买;还把自己读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推荐给家长阅读。三、转发一些好文。在阅读中,发现一些关于强调阅读重要性的文章,有数据支撑,有强大说服力的文章,会及时分享到班级群,与家长共勉。
第二,丰富教室图书角。教室是孩子们一天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孩子们一天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藏书量丰富的图书角,会让孩子们的阅读变得触手可及,且选择多样。所以,每次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积极踊跃地捐书。迅速地让班级的图书角壮大起来。
2.2整本阅读,贯穿始终
自由自主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身边可提供的藏书量进行的一种纯粹性的阅读。这种阅读可以使孩子的语言达到流利的水平,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指导,并不能造就高阶段的语言能力,对文本也很难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对思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这时就需要继续发挥指定阅读的重要性。
指定阅读,在班级里主要指的是每月共读一本书。在选择具体的阅读书目上及阅读整本书的具体操作,我主要是跟随“百班千人共读计划”来进行。这里有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和优秀的指导团队,其中很多的操作方式都是比较成熟,可以很好地学习及利用。
每共读一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成。第一,新书见面会。即是为了给学生一种仪式感,引起他们对新书阅读的重视;更是为了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对新书先有一个了解与猜测,然后带着自己的好奇与猜想去阅读,去感知。第二,批注阅读。在共同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会做一个批注计划。保证孩子们在一个月内,把这本书认真读完,并批注完。第三,一篇文章。读完一本书,会根据书的内容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写一些东西进行呈现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第四,分享交流。在阅读中,我们有说有写,最后还要说一说,进行分享交流与探讨。让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进行碰撞,再次加深对这本共读书内容的理解。
2.3海量阅读,生根繁衍
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思考得越多,越爱阅读。这是在《我们的十七岁年轻人知道些什么?》[5]中有过研究证明的。同样的,对于孩子的阅读也是一样,对于一样事物,他了解了一点,好奇心被激起,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就会去阅读,然后就会这样循环下去,由此,海量阅读,开始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进行生根繁衍。
在孩子们进行海量阅读中,为了引导他们不迷失方向。我会从课内与课外海量阅读进行指导。在课内,我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早读时间,对孩子们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比如早读时,诵读《小学古诗75首》《成语接龙》《小古文100篇》《笠翁对韵》以及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在分析时,会引出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简单讲解,然后引导他们课下进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在课外,我会经常推荐或者自己购买一些好的书籍,让他们进行阅读。
3、海量阅读的实践成效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海量阅读探索与实践中,不仅个人受益良多,班级里的孩子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3.1爱上阅读,氛围浓厚
从刚开始的,孩子们不愿读书,每天到教室后发呆、聊天,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离不开海量阅读长时间对孩子们的熏陶与感染。
现在,孩子一来到学校,可以随意地拿出自己抽屉的书阅读,可以到教室图书角,可以到老师私人的图书柜里进行自由借阅。孩子们举手所到之处都能够获得各种读物。从开始时,在书前的犹豫徘徊,不知如何选择,到如今知道每一本书都自有它存在的魅力,都可以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相信这就是海量阅读的魅力。
3.2阅读方法,得心应手
在进行了大量、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以后,孩子们对各种阅读方法,运用的是得心应手。
比如,指定阅读内容方面。在教学具体的课文过程中,这里一定是需要反复诵读,即精读文章内容后,才能够进行句子品析,把握情感;在举一反三的文章阅读中,因为了前面“例文”的教学,在此时的触类旁通,一定是需要快速浏览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体会文章的异同之处;在进行共读书目的阅读中,那就需要灵活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觉得已懂的就略读和浏览,觉得非常优美的或者感兴趣的,需要进行批注的就需要精读。
3.3写作交流,思绪迸发
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又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提升语言表达、形成语感、发展思维的方法。孩子们在进行了海量阅读后,词汇量在逐渐地增加,思维慢慢地被打开,语感在逐渐地形成,碰到一些话题后,开始变得愿意写,敢于说,甚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以阅读《会写信的荷兰猪》为例,在新书见面会时,让孩子们迅速默读完这一章节的内容,然后给荷兰猪写一封回信。此时,已进行海量阅读一年多,孩子们已经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有了写作谈感受的锻炼。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写作切入点,洋洋洒洒地给荷兰猪写起回信。相信这就是海量阅读带给孩子们的益处,让孩子们有了写作的力量和灵感源泉。
4、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里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6]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部分强调:“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7]
阅读《课程标准》的内容,再看海量阅读的成效,可见,海量阅读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实施“海量阅读”,对于追求的课内与课外、轻负担与高效率、知识面广与综合能力突出的教育目标是高度和谐统一的;实施“海量阅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从“简”而教,积“多”而读,激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质疑,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进行海量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为孩子的幸福一生奠基,更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花的工程,是根的事业。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担起重任,引导孩子进行海量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第7页,第12页.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新星出版社.2016年版.第187页
[3]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上)[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页.
[4][5]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