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04期目录
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深度学习;小学生;数学素养

 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摘要当下教学中,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仍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呼唤着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实践表明,开展深度学习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索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期待让深度学习成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助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生;数学素养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无疑是有效路径之一。只有教师深度地教,学生深度地学,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质量,丰富学习内容,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深度学习

1.1课堂困境: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的普遍性

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伪装”,从而逃避学习。主要表现为:遵守纪律(乖宝宝型);与老师高度配合(如神情同步);假装写字、读书、思考;不懂装懂等。若不仔细观察,教师常常会把他们看成“学优生”,但一到“考试”就露馅,这也是为何“认真”的学生经常“考”不好的主要原因。

浅表学习以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为主,缺乏深度思考,不理解知识的本质,难以迁移和深化。浅表学习者会完全遵从老师的方式学习,勤奋刻苦,即便老师讲错了也全然不知,照学不误。面对稍有难度的问题,他们一般选择的是等待或逃避,缺乏主动性和专研性。

1.2倾听重塑: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困生”和“伪学优生”缺乏一种心理安全感,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学优生”往往占据课堂的“话语权”,长此以往,他们不断向“想说——不敢说——不说”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降低紧张焦虑的心态,而“倾听”是有效途径。

教师首先要学会俯下身子看学生,放低音量,建立平等关系,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在哪里,知道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什么,进而准确把握起点,设计高品质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好充足准备。其次,让学生学会生生间的倾听、师生间的倾听,给予方法,适时点拨,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赞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习的主体性。

1.3学习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抓手

“学习共同体”有别于简单的学生学习小组,学生、教师、家长等都可被纳入“学习共同体”中,它的核心是所有学生互相倾听、共同挑战的“润泽课堂”。学生的学习小组通常呈U 字型或4人小组,教师的语言是轻柔简练的;听课老师聚焦学生的课堂观察,在事前与师生交流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拍照、录像、文字等形式进行记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不要评估教师教学的质量,而要强调自己学到的东西。

学习共同体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共同体,不管是执教教师还是观察员,都要进行自我反思,课后研讨中还原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全部细节。这样的学习模式,鼓励每一位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有效落地。

2整合有效学习内容,促进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合有效的学习内容,可以以学习单元为主,以数学核心内容为重点。所选的学习单元可以是教材的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类核心内容的学习群。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结起来,将知识以整合、情境化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提取、迁移和应用。

2.1教材的一个单元

如一年级上册的“分与合”单元, 学习内容为:25 的分与合,67 的分与合,89 的分与合,以及10 的分与合。四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教学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25 的分与合”侧重于孕伏有序思考;“67 的分与合”侧重于体会有序思考;“89 的分与合”尝试有序思考;“10 的分与合”运用有序思考。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编者的编排意图,各课时的侧重点及关联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将深度学习落实到实处。

2.2多个单元组成的核心内容群

深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多个单元组成的核心内容群,如分数的认识: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而第三次认识了单位1”及分数单位,这是一个逐渐完善、逐渐系统的认识分数进程。它们可以串成一个关于分数的学习内容群。这种学习方式在总复习时更加适用,通过知识间的关联,整体分析,促进深度理解。

3实践探究式学习方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1问题导学,促进学生“真探究”

“问题导学”是指通过一个核心问题或一个问题串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它以“问题”为出发点,以“思考”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反映思维的价值,激发探究的兴趣。

如五下“认识折线统计图”,本课的核心问题提炼为“既然点已经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为什么还要连成线呢?” 围绕核心问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串”:1.点有什么作用?2.线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要把点连成线?

这三个问题直指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充分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特点及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高效的数学学习,应该为学生搭建高阶思维的问题,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促理解,以问题促发展。

3.2单元整体教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是从单元的视角,根据单元学习主题及学生真实学情,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整体把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整,使教学脉络更清晰,学生素养培养更有效。

如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单元,“转化”这一策略并不是新的学习内容,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渗透,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向前看”,回顾曾经进行过的转化活动,感悟通过转化,可以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它是解决问题非常有效的策略。同时也可以“向后伸展”,鼓励学生运用“转化”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扩宽学习的视野。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要有整体观,既要吃透每个知识点,也要融会贯通,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每个知识点在这个年段这个单元的着力点,能提前孕伏数学思想,也会向后延伸数学方法,使数学知识不仅有着陆点,更有生长点,这才是深度学习应有之义。

3.3长作业研学,增强深度探究能力

“长作业” [2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精心布置作业要求,让学生进行研学,增强深度探究能力。生活中的一些主题都可以有效地运动到数学“长作业”中,如关于居民用电量的,认识小数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和抢红包等,都可选入“长作业”,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在探究活动中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

4匹配适切评价体系,引发深度反思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明确的教育目标下,匹配围绕目标可操作的评价任务,再针对评价任务设计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流程,从系统的立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如学生的回家作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借助一些优秀的APP软件合理选择素材布置,学生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教师手机端及时收到,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该学生的完成情况,还能快速了解全班情况,便于有针对进行指导。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答题的及时反馈,作出调整,反思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式。

实践表明,深度学习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深入解读数学的核心内容,统整教材的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数学的学科本质,不断增强学习内驱力,深化数学思维,让深度学习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