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10期目录
中学政治课教师应有素质及养成路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国教师序列重要的一支,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品质与素养,其养成路径是多元的,通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卓有成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中学政治课教师应有素质及养成路径

摘要: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国教师序列重要的一支,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品质与素养,其养成路径是多元的,通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卓有成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基于此,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其契合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需。尽管目前中学政治教师综合素质整体呈良好态势,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参照与必要前提,但其中存在的不足亦不容小觑。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新课程改革

1999615日,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养”。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国教师序列重要的一支,建设一支高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对于中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工作的延续。一、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职业操守。烙守基本的职业准则,践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的职业观与信念,这是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育人,价值取向在育德,即通过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水准,且外化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培养教育主体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政治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工作学习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身先垂范,去影响、感染受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进而圆满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当前,推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实现素养教育真正实施落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等都向政治教师职业操守与良知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更高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烙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乐于供献、甘当人梯、锐意探索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理念,做一个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的人民教师。

2.扎实的职业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是指,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为政治教师,基于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及文理分野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许不是短板,欠缺的往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和选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是专业知识的重中之重,这些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另外,政治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阅历等在自我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受众一起分享,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普通文化知识是前提,学科专门知识是核心,教育学科知识是条件,自我实践知识是补充。要想圆满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雄厚的知识功底,扩大自己的视野,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又要研读相关学科内容,从而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切实达到与实现教育目标。

3.娴熟的职业技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巧,课堂组织艺术,教学方式选择和运用策略,捕捉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力等诸方面。首先,政治教师要具备理解学生的能力,因为教师以学生为教育受众,应该熟悉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关注他们的认知特质、学习方法及影响因子,熟悉其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等各种情况。其次,政治教师要擅长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这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最后,政治教师要有发展自我能力,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时俱进,注重自我发展,具有自我发展潜能。教师要能够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利用各种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学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相长。二、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路径

1.加强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培训。中学政治教师来源广泛,教师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毕业于国家本科院校政教专业,有的是专科政教专业出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教师是“半路出家”,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政治教师这个岗位,由于之前没有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与培训,教学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即便是那些在中学政治教师岗位上有资历的老教师,由于毕业时间久远,知识更新速度也让他们在教学进程中往往也力不从心。因此,加强中学政治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在内容上,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培训内容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契合。在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吸收非教师教育系统的力量,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鼓励中学政治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教育专业训练,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促进中学政治教师师资培养教育的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此外,要坚持高校外部培养与中学自我培养相结合,讲授与交流相结合。一方面,中学应该定期派遣政治教师去相关高校研修或者开展网络学习,及时“充电”,接受院校系统的专业集训,从而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邀约有关高校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在一线课堂上为学校政治教师做现场指导,以此搭建学校与专家学者对接的平台,实现学校政治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2.促进中学政治教师校际交流。中学政治教师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学校优良的教育资源,是提升政治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挥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中国的中学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硬件与软件及教师的配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使各地中学在办学水平、教师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择校之风不断蔓延,无益于中国中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作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就有责任、有义务把薄弱校的教师派遣到教育水准相对较高的学校去开展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中国中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及学校在开展此工作之前,必须做到统筹安排,从资金配套,人员分配,目标学校遴选,到经验交流,示范带动都要统筹兼顾。校际交流的重心在于提升薄弱校的教师素养,同时,目标学校也可以向学员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推动交流双方共同提高。

3.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指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态”。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开展研究。该研究适应于学校自我情景,直接面向与服务于教学。这就要求选题要基于学校内部和教师常规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教师在开展新课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等方面作为研究视角。校本研究是从学校内部铺开,推动新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是改革的动力源,这要求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关键人物发起的研究;学区联片研究;中心学校辐射研究;“先导小组”式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等。每个学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开展这项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一切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基点,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盲目照搬兄弟校的做法,那可能会东施效肇,与校本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

4.强化中学政治教师自主学习。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最为关键的环节还是强化自主学习。教师要具备渊广的学识,就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理论,拓展专业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教师自主学习范围广,途径多。从范围看,既要研读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经验,又要学习教育理论等教学相关知识。在学习途径上,教师可以从书中学、从教学中学、从日常生活中学、从新课改中学、从社会中学。无论何种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取决于教师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要认清教育改革的形势,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有危机感、使命感,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师愈益提高的要求。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