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9期目录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英语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其四大要素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在英语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方面提出了建议。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其四大要素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在英语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20169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开始拉动各学科课程改革进入新一轮“内涵式”发展。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以学科课程为媒介,融入到学科教育中。因此,基础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英语学科中的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从宏观层面上而言,课程改革的DNA—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全球教育所需要面临的未来挑战。核心素养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就在于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直面未来教育,聚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重大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的中心是“全面发展”。 我国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国情,吸取了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批判性借鉴了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合理成分,其实质内涵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那么中国语境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也不例外。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之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英语学科除了需要发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立德树人是英语核心素养终极目标指向,即育人价值是英语学科的核心价值和实质内涵。

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其四大要素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景中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意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要素,是学生发展另三大核心素养的依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一般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还包括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使用策略,也就是语言交际能力。文化品格是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和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是学生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知识化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等良好的品质。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体现,而思维品质体现于学生心智发展上。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调整学习策略、积极挖掘学习渠道和探索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品质。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条件。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指标,要把这一指标真正落实和贯彻,还必须得采取科学的培育策略进行实践。

一是语言能力的培育路径。语言能力主要是借助听说读写教学以及其它综合实践活动来训练和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语言、语篇以及语用知识教学,还要注重语篇理解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意义的建构,还要重视语言的成篇方式。在听说课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致力于培养其跨文化意识,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自如流畅地表达。语言能力的教学,应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意义建构与运用上,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文化品格的培育路径。英语学科教育在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增进国际理解,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获得跨文化敏感性,而且要解释、比较、归纳和正确评价语篇反映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现象,形成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认同感;要注意整合文化的共性,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汲取文化精华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新的自我文化成长的资源;从显性或隐形的教学活动中点点滴滴渗透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和行动去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是思维品质的培育路径。在人类个体的思维发展中,语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因此英语课堂内外都应融入思维品质发展与提升的训练。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多元开放的社会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文本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语言与文化的各种现象,提出合理的质疑,通过辨析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英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四是学习能力的培育路径。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是在原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跨越和升华,其意义深远。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不再囿于学习方法与策略,还包括了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使其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动机;能够明确和规划长短期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积极拓宽学习渠道,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教学学生主动调控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监控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还需要在不同的学段教学中去实践逐渐丰富。上述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虽各有特点,但它们是彼此相互紧密联系的,不可割裂式地孤立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而是相互并进的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英语学科“中华灵魂,世界胸怀”的育人价值。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