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
苏仙英
关键词:农村;热爱家乡;培养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三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开展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德育教育目的浅谈几点看法。
1、以“家乡美”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
早在1995年《山西成人教育》就发表了《农村教育要抓好爱农村和建设家乡教育》一文,文中写到,“农村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要服好务,首先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热爱农村和建设家乡教育。”那么,如何从学生思想上狠抓热爱农村和建设家乡的教育呢?班会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校利用班级主题班会课,开展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达到德育教育效果,两者相得益彰,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设计班会主题,共同收集图片和资料,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变迁有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树立家乡责任感,从自己做起,爱学习,爱集体,从而营造浓厚的班风和学风,形成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
2、把本土摄影作品“请”进校园
农村学校周边普遍有着奇异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传统民族风俗习惯,也催生了一批立足本土,以本土风景人文为依托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学校可以与这些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加强联系,及时搜集一些本土摄影作品,以图片展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家乡之奇美,人文之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譬如,广西隆安县是隶属南宁市的一个大石山区县份。该县地处桂西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6度,年降雨量1301.0毫米,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一年四季山峦叠翠,风景优美。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布泉风景区、更望湖风景区等蜚声区内外。此外,该县现居民有壮、汉、瑶、京、苗、毛南、侗等15个民族,奇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各民族悠久的传统风俗习惯,形成了该县个性鲜明的人文风景,吸引了县内外一批又一批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拍摄出了海量的反映隆安人民风土人情以及大美隆安山水的绝美作品。隆安县第三中学是该县的一所农村中学,位居县城。为了让学生如临其境体会到家乡大美风光,该校抓住契机把何宏生等本土摄影家的摄影作品“请”进了校园,利用学校三百米围墙以长卷的形式展出。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欣赏,引导学生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多角度地感受家乡山水的大美风采,感悟隆安十个乡镇山之魂、水之韵的无穷魅力。蝶城新貌、雁江古镇、巴香龙王风光、布泉龙会下准田园风光、更旺湖、城厢东信那廖高山牧场、那桐“四月八”农具节、隆安壮族人民的“六月六”稻神祭等等美轮美奂的巨幅风景摄影作品以及人文摄影作品既体现了隆安各个乡镇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美,又融合了浓浓的乡情,装点粉饰了校园围墙,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吸引了全校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驻足围观、流连忘返。
笔者是隆安县第三中学的一位教师。在本土摄影作品展出之后,笔者对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123个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15%的学生表示对家乡的风景和风俗习惯有较多的听闻和了解;20%的学生表示稍有耳闻和了解;65%的学生表示一无所知。绝大多数的学生观看摄影展后纷纷发出惊呼:原来我们隆安县的风景那么美,风俗习惯那么有趣!由此可见,开展本土摄影作品展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起了巨大的作用。
3、鼓励学生举起手机,拍摄家乡之美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偏僻的农村也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2016年版中国网络优化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文指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由此类推,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正以每年4.8个百分点的速度急速上升,而青少年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成为了手机用户的大军。
笔者所在的隆安县第三中学虽然是个农村学校,但是,随着大部分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比比皆是。笔者就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调查:98.5%的学生携带的手机是智能手机;97%的学生智能手机携带像素800---2300的双摄像头;86.2%的学生只使用手机摄像机的自拍功能。长期以来,关于学生使用手机严重影响学习态度、破坏休息纪律的现象,学校一直加大力度严防杜绝,但仍然有部分学生我行我素,变着法子躲避检查监督偷偷玩手机。笔者以为,在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学校或许宜疏不宜堵,在严管学生携带手机进校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地使用手机。例如由学生社团组建摄影爱好协会,培训摄影技术、培养摄影爱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由学生社团开设手机摄影培训课程,指导学生掌握拍摄技巧;二是定期开展学生摄影作品展或摄影大赛。鼓励学生举起手机拍摄记录家乡的风景人文,感受家乡之美,让学生置于家乡优美风景、深厚历史之中,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延伸“家乡美”图片展内涵,根植乡情于心灵
主题班会在思想上种下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本土摄影作品展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感受了家乡的大美。而要让学生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根植于心灵,融进学生的骨血,则必须有效地延伸主题班会、“家乡美”图片展的内涵,不让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由表及里、由量到质地飞跃,实现心灵的升华。
笔者所在的隆安三中,在开展本土摄影作品展的同时,旋即举行了“观‘家乡美’写‘家乡美’作文”的征文比赛。全校各个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之下开展了主题班会、观看了摄影作品展之后,进行了“看图作文”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书写出了家乡的美景,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留恋之情。学校组织校内多名资深语文教师组成了评委团进行优秀征文评选。通过严格筛选、脱颖而出的学生优秀征文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笔触重墨浓彩地书写了对家乡奇美风光的赞叹、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追思、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无比热爱之情。据学校各个班级的语文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反馈:“家乡美”征文比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营造了“书香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
根据隆安三中开展“家乡美”征文比赛活动的成功例子,笔者认为,除了开展征文比赛,学校还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进一步活跃和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举办一台歌颂家乡的专题歌舞晚会;举行一场歌咏家乡的诗词大会。
5、出版学校专刊,积极向外推送学生作文
校刊不仅是学校的喉舌、重要宣传窗口,还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笔者所在的隆安县第三中学创有校刊《三中文苑》,校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文化建设和德育建设的功能。笔者认为,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学校有必要发挥学校校刊的教育作用,开辟家乡文字专栏和摄影专栏,使学生能够在笔墨书香里书写渲染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隆安文艺》是广西隆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行的一本内部刊物,《隆安文艺》创刊的宗旨是宣扬和传承本土文化,培养更多的本土文艺人才。笔者是《隆安文艺》“小荷尖尖”版块的编辑,这个版块是隆安县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展示的平台。隆安三中结束了“家乡美”征文比赛之后,相关学校领导向笔者推荐了一批优秀征文。笔者认真仔细阅读了这批文章,发现多篇文章立意新颖、语句通顺流畅、文采飞扬、视角独特、中心突出、爱家乡、护家乡的情感自然流露,真挚感人。笔者和县文联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之后,以专版的形式刊发了这一批优秀征文。征文刊发之后,在县里各个学校引起了轰动以及县文化宣传中心的重视,县里的机关报《新隆安》连续几期在副刊发表刊登了这些征文。县文艺界对“家乡美”征文的认可,大大激发了隆安三中学生写作的热情,整个校园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多看身边人和景,多写身边情和事”的文化氛围,有利促进了班级管理,营造了学风浓、班风好的校园环境。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学校是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也是最便于把乡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地方。特级教师张贤平著有《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文;教育网上曾有署名草塔镇小陈东于2007年发表《爱国主义教育从热爱家乡开始》一文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培养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很多农村学校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当中。笔者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深感农村学校育人之重要性,结合本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粗鄙浅谈了以上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
1.《农村教育要抓好爱农村和建设家乡教育》,《山西成人教育》1995年版。
2.《2016年版中国网络优化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国产业调研网。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