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5期目录
工作学习化:教师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记得由兰达· 海恩斯导演风靡全球的电影 《 热血教师》 的开白场中有句一闪而过的台词: “做一件让自己心生渴望的事吧! ” 这句话极其普通,却十分感人 。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从惟善惟真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教师究竟渴望与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学校生活呢?理想的校园生活,从电影学角度而言,它就是一部连续不断,直面现实生活且指向未来生活的纪录片 。

 

工作学习化:教师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马希良

记得由兰达· 海恩斯导演风靡全球的电影 《 热血教师》 的开白场中有句一闪而过的台词: “做一件让自己心生渴望的事吧! ” 这句话极其普通,却十分感人 。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从惟善惟真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教师究竟渴望与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学校生活呢?理想的校园生活,从电影学角度而言,它就是一部连续不断,直面现实生活且指向未来生活的纪录片 。 它每天上演,绵绵不绝;它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课程为剧本,以师生互动的方式,以 “五育并举 ” 式的活动相连,顺着客观存在的内在教育规律,在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目标理论的感召下,通过教师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的内外兼修,不断地生长,开心地升华,理想地成果 。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支撑教师生活修炼 、 排除万难 、一路前行的锦囊妙计惟有工作学习化,鼓动教师顺利抵达充满希望彼岸的航海灯塔也惟有工作学习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学习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教师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生活,充满挑战与激情 。因为它正如朱慕菊在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中所阐述的那样, 要求教师不仅要革新观念,而且要转变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 要在学校生活背景下切实实现四种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完成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 的成功突围与跨越,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学校教师工作生活化中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一是本体知识,即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 比如,一位教师从事数学学科教学,数学学科知识就是他的本体知识。很难想象,一位没有掌握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师能胜任数学教学工作。 二是支持性知识,即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起到支持与支撑的知识。 它包括教育学知识、 一般教学法知识、 学科教学法知识、 课程论的知识等。 三是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①教学技术规则。 主要指教学方法、 程序、技术要求等。 ②教学经验。 ③教学情境知识。 ④教学决策、 判断能力的知识。 ⑤实践化的学问知识。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 圣吉 (Peter Senge) 说过, “学习 ” 并不意味着获得更多信息,而是扩大我们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产生结果的能力,这是终身的有成效学习 。 

[2] 顺着教育哲人的思路一路追寻,教师工作学习化生活的技术演绎模式应该嵌入在我们风风火火、 充满生机、 灵动的校园生活中。 教师工作学习化的模式归纳起来应该有五类:①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模式。 其基本程序:讲座—观摩教学—案例教学—读书活动。 这种教师工作生活化技术演绎模式在学校情境中经常被采用,优点是简便易行,信息量大,不受人数限制。 其缺点是难以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缺乏相互交流,容易使教师工作学习化陷入被动状态。②以指导参与式学习为主的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模式。 它的基本程序为:微格培训 —参与式培训—参与式模仿—教学诊断—非指导性教学—师带“徒”。 其优点是学习内容指向性强,在技能形成的学习与训练中能用 可视设备,反复观察 、 研究,学习的技术评价标准比较明确 。 缺点是整体观念不强,把事物的发展容易当成简单叠加,对内在的必然联系重视不够,极易使学习 “ 碎片化 ” “ 表象化 ”“片段化 ”,走上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的形而上学之路 。 ③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模式 。 其基本程序:教师角色发展培训活动 —教学小组忠告活动 —以教学日记为基础的教师合作反思活动 —教师学习自传反思活动 —角色模仿培训 —教例研究 —说课 。 其优点是对个人要求高,比如学习态度 、 敬业精神 、 职业规划及理想 、 人际沟通能力等 。 它是 “实战化 ” 水平比较高的学习模式,凸显了在专业成长中合作的重要,通过团体协作学习能形成一定意义上 、 一定范围内的合理竞争,在沟通中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进而撬动集体中每个人的专业发展 。 缺点是组织准备要求高,技术含量高,使许多在学习状态下产生的东西不好控制,比如学习态度 、 个人情绪 、 人际关系 、 身体状况等 。④以个体探究为主的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模式 。其基本程序:课堂事件调查 —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 —教学日记 —学生个案自我研究 。 其优点是自主性强,通过学习研究,可以提升其洞悉能力 、砥砺其教育机智 、 提升其课堂驾驭能力 。 缺点是此类学习研究具有个别性 、 差异性 、 特殊性的特点,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大面积复制 、 推广 。在学习中只能凭借教师个人的自觉,可靠性有待观察 。 ⑤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模式 。 其基本程序:科研兴校中校本学习与培训 —教育科研讲座 —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教例研究 、 教学问题研究 、 “ 教学日记反思 ” 等) 。 其优点是以课题为抓手,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工作学习化的品位,能以最强劲的力道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品质 。 缺点是科研是一种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工作,如果一味地普及乃至大众化,极易造成像广州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副教授在 《科研累得吐血?活该! 》 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教师被科研折磨而分心,被科研的功利绑架而世俗,进而由被动科研化造成科研的泡沫化 。

 [3]教师工作学习化技术演绎的模式,仅仅是一种教师工作学习化的外在呈现 。 而最为主要的 、 强有力的教师工作学习化的保证则在于广大校长对教师工作学习化理念的认知与自觉;在于广大校长对教师工作学习化的操作中产生的 “ 自卑 ” “ 懒惰 ”“倦怠 ” “流言 ” “蜚语 ” 等人性弱点场域中对自觉理念冲击的坚守;在于广大校长对学校管理中政策性支持与管理的技术性指导以及全心全意为教师工作学习化服务的策略;在于广大校长对教师工作学习化这一学校场景衍生的教育理想的理解与追寻;在于广大校长哲学思想上对教师工作学习化的这一学校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教育的 “必然王国 ” 到 “自由王国 ” 的理性认知与举重若轻般的驾驭 。 更在于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下,课程 “生活化 ” 原则的生动理解与激情实践,正是由于广大教师的工作生活化,才是真正推动与落实新课程改革课程 “生活化 ” 的推手,除此以外,概莫能属 。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五中说过, “日夜常精进,未曾起疲厌 ”。

 [4] 正是学校管理者这种境界与广大教师这种精神,才会使教师工作学习化生动演绎,激情释放,以螺旋式上升 、 波浪式前进的应然方式,沿着洒满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阳光的康庄大道奋力前行,达到校园生活的最佳境界:以文 “化 ” 人,以学 “化 ” 工,工学相生,工学兼济,工学相长 。

(作者单位:武威市 凉州区 教师 进修学 校, 甘肃 武威 ,733000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