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芬
【摘 要】 在当 今多 元文化流动的媒体环境下, 探索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及教学策略, 引 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流行文化, 培养学生的评判、 鉴别能力, 开阔 学生的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 方式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Popular Culture 高中英语 德育 渗透 策略
一 、 引言
Popular Culture,翻译成中文即 “流行文化 ” 或“大众文化 ”,它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文化商品生产为特征,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流通文化,是与我们的生活 、 工作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形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强调,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近时代的 、 内容健康且丰富的课程资源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 、 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 、 说 、 读 、 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 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选择有效的载体,既关注到对学生学习策略 、 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提升英语技能的同时,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 。 笔者经过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最近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课程学习与当地一些中学的实训考察,认为将 Popular Culture 引入课堂是提高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一条有效途径 。
二 、 Popular Culture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作用Popular Culture 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广播 、 电视 、电影 、 音乐 、 体育 、 娱乐 、 报纸 、 杂志 、 广告 、 电子游戏 、 网络博客 、 网络社交平台等 。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Popular Culture,尤其是来自于北美 、 欧洲等西方社会的流行文化,其通俗性 、 时尚性和煽动性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 。 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高中生走在街头,手里拿着 iPhone 手机,耳朵里听着 Adele 的 Rolling Inthe Deep,脚穿 Nike 运动鞋,晚餐就在 MacDonald解决,边吃边和同学聊着前几天看的美剧 GossipGirl 等如此景象 。 可以说,Popular Culture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 、 情感和思维,成为学生了解世界 、 洞悉社会的一个窗口,并借以宣泄由于过重课业负担带来的紧张情绪 。大多数上海高中的 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版的 《 牛津英语 》。 教材是以模块形式编写,选材内容比较广泛,但是教材内容终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 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和丰富,我们的语言教学也应该给学生输入他们生活中接触的语言和内容,展示鲜活的语言文化,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 。 因此,如果能把 PopularCulture 和英语课堂相结合,一方面把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提供更为真实的语言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媒体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 。
三 、 P opular Culture 融入高中英语学科德育的策略
1. 利用 流行音乐,在趣味学习 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语的语法和写作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例如我在上读写教学 Five Elements of A Story (《故事的 5 个要素》) 这一课时,在着重介绍 5 个要素时引用了来自美国 Flocabulary 公司的网站资源,教学内容以 Hip-Hop (嘻哈音乐) 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看到配有文字和画面的 Hip-Hop 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 Hip-Hop 具有语言生活化 、 节奏明快 、 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特征,深受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歌词又体现了很多目前学生感兴趣的英美文化,这就在不知不觉地带动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进行文化探究的欲望 。流行音乐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环境,其重复性 、 连贯性和韵律感强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模仿,自然而然地从语言输入过渡到语言输出 。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流行音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是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
2. 利用影视资讯,在语境中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与 Popular Culture 相关的英文影视资讯能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材料,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西方文化 。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利用影视资讯,能有效地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但是如何根据教材,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影视资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英语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 例如我在教学牛津 S2BUnit 1 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 课文时,文章内容涉及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年代的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了解当今流行文化中人们对美的理念,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辩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美的正确理解 。 教学中,我选取了多芬公司拍摄的一段时长为 1 分钟 、 名为 Evolution 的视频广告让学生观赏 。 短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如何在化妆师 、 灯光师 、 造型师和 Photoshop 软件的包装下,成为公路旁巨幅广告牌上完美无瑕 、 众人瞩 目 的 超 级 模 特 。 广 告 最 后 打 出 一 句 字 幕 : Nowonder our perception of beauty is distorted. (毫无疑问,我们对美的观念已经被扭曲了) 。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在辩论中运用课文内容 、 视频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具体事例,以 Natural Beauty or SufferingTo Be Beautiful 为题进行分组辩论 。高中学生正处于爱美的年纪,流行文化所传递的对美的观念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美的观念 。 当中学生过多关注这些流行文化中所传递的 “美 ” 的时候,他们就会忽略了自己身上固有的自然美 。 有的学生会为自己的长相而感到自卑,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是缺乏自信 。 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引入恰当的影视媒体资讯,让学生在感知文化差异的同时,发现并懂得欣赏自身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的形象,从而更全面地界定美的内涵,变得更为独立 、 自强 、 自信和聪颖 。 另外,学生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包容和理解各种文化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诠释,尊重个性,尊重差异 。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讯,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 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
3. 利用报纸杂志,在阅读中接触社会、 了解文化报纸杂志在报道新闻时事的同时,也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动态和时代的发展,是学生接触社会 、 了解文化的窗口 。 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状况 、 生活时尚 、 风土人情 。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杂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因其更经济 、 更迅捷 、 信息量更大 、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变得越来越普及 。 教师如果能在日 常教学中适时利用报纸杂志,那么一定会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例 如 在 上 海 牛 津 英 语 S1B 单 元 中 , 主 题 为Problems & Advice,其中的课文 What Should I Do的 内 容 是 三 位 学 生 以 匿 名 的 方 式 写 给 校 园 刊 物“Counselor's corner” 栏目的信件 。 在信件中,学生诉说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向栏目咨询应该怎么办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如能结合课文内容,从报纸杂志中选取同类内容,推荐给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恪守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这无疑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 、 鼓励和帮助,促使他们在困境中崛起,消除迷茫,减轻痛苦,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 。 如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 中的双语新闻 Britons Dress For The Occasion,介绍了如何帮助那些患上 “社交恐惧症 ” 的大学新生克服害羞心理,融入正常社交;新闻 AntisocialNetworking 则对现今社交网络中的 “网络暴行 ” 现象进行了讨论,揭露了这些 “ 暴行 ” 背后的隐患等 。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会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在教师的阅读策略指导下,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接触到真实 、 鲜活的书面语言,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多元文化,学会做人 、 学会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4. 利用 广告媒体,在赏析中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广告正以平面和数字化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 、 巨幅广告 、 电视 、电影 、 网络视频等途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这些制作精良 、 语言优美 、 内涵丰富的广告中,反映出了英美国家的价值观 、 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接触西方文化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 但是,当教师在充分挖掘英语广告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时,也应培养学生对广告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从而理性且客观地接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牛津英语 S1B Unit 6 Little Spenders areBig Spenders 的话题涉及广告以及广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 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一篇报刊文章 Little Spendersare Big Spenders 以及三封读者来信 Bad for Children、Silly Toys、 Nothing Wrong with Commercials,其中分别表明了读者对广告和广告商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 教师可以以此为教育契机,帮助学生认识广告的本质,当一名理性的媒体消费者,正确地看待广告对自己行为 、 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 。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学生时代学会理财,养成正确的消费观:Be a Consumer Hero, not a Consumer Zero! Standup against the pressure to BUY!
5. 利用社交网络,在互动中学会分享 、 学会学习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今的中学生不仅是流行文化的消费者,更是网络流行媒体资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 大多数学生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空间,他们在网上与同学 、 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文字 、 照片 、故事 、 视频等 。 换句话说,如今的中学生除了学校,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世界,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更新网络日志和空间,也会花时间去浏览别人的网页和空间 。 教师若能把学生的这种网络习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拉近了 ,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在关注和编写网络内容时,做些更具意义性 、 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事 。比如上海牛津英语 S1A Unit 3 阅读课文 Placesof Interest 的主要话题是旅游,文章的内容是一位北京的中学生 Wendy 为她即将来中国旅游的英国笔友从旅游小册子上收集而来的旅游资料,其中分别介绍了中国的长城 、 上海博物馆 、 西藏布达拉宫以及桂林的漓江 。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利用社交网络日志,以Author Blog 的方式,通过景点的介绍和学习,主动参与这场旅游文化交流的盛会,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视野,在了解祖国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导入文化,并分享各自的旅游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分享 、 学会学习 。
四 、 结语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 、 媒体资讯发达的时代,语言教学不再仅是听 、 说 、 读 、 写技能的传授,而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 Popular Culture 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流行文化的发展,勤于积累各种资料,整合教材,让流行文化融入课堂,激活课堂;另一方面也要用平等的对话,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流行文化,在与流行文化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评判 、 鉴别能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多元文化流动的媒体环境下,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作者单位: 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