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4期目录
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3)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信息化的层次、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规划、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和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等10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论述。

  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3)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信息化的层次、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规划、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和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等10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论述。

五、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育体系。因此,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对人才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①可见,“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内含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

六、教育信息化的范围

教育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不同。首先,教育信息化作为行业的信息化,其信息化的范围仅限于教育领域;其次,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其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必然会涉及到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第三,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必须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针下进行,同时还应处理好与其他行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既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范围,同时也要避免孤立地看待教育信息化,明确这一点,对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教育信息化的层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应用层次。首先,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来分,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家庭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社会教育信息化三个层次,在目前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下,首先实现信息化的将是学校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信息化。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分,教育信息化可分为教育媒体信息化、教育产业信息化和教育行业信息化三个层次。教育媒体信息化是指教育媒体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教育产业信息化是指各类教育媒体中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教育媒体产业链。教育行业信息化是指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等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在这三个层次中,教育媒体信息化是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产业信息化是教育媒体信息化的升级,教育行业信息化是教育媒体信息化和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来分,教育信息化可分为教育设施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教育设施信息化是基础,教育资源信息化是核心,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保障。

八、教育信息化政策及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还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或在相关的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内容涉及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及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软件学院等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方面,周济指出,21世纪头10,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特别要重点扶持和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另外,我国还及时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任务等。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