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为例
胡云聪 李容香
【摘 要】 新时期, 贵州 省城镇学前教育迎来了 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教育公平缺失、 冒 进和消极现象并存、 功利观念根深蒂固、 用 人不当 管理失范等乱象严重阻碍了 贵州 省城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此, 可以尝试从调控资源配置、 更新管理理念、 树立良好风气、 营造研讨氛围 等方面规避这些乱象,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 城镇 学前教育 乱象 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不断向西部倾斜,西部地区的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省城镇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也得益颇多,幼儿园的数量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 然而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界似乎尚未适应这样的节奏,致使其在发展中出现若干乱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推进 。
一 、 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乱象及根源
(一) 教育公平缺失愈演愈烈
在当前西部教育大发展的契机中,社会各界都期盼能早日看到教育公平的曙光,可现实情况显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学前教育中的公平缺失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 。
1. 资 源不均导致公平缺失首先,幼儿师资配备严重不均 。 无论是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之间 、 老牌幼儿园与新建幼儿园之间,还是经济发达城镇幼儿园与经济落后城镇幼儿园之间,在师资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远远优于后者,而且这种差距正日益拉大 。 其次,幼儿园硬件设施差异显著 。 公立幼儿园 、 老牌幼儿园和经济发达城镇幼儿园 (以下称甲类幼儿园) 具有先发优势,普遍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而私立幼儿园 、 新建幼儿园及经济落后城镇幼儿园 (以下称乙类幼儿园)的教育配套设施则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很多只是凑合办园 。 上述两类幼儿园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甚至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导致当前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公平缺失的重要原因 。
2. 机会不均导致公平缺失一方面,毕业生与幼儿园的双向选择拉大了各类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差距 。 在学前专业人才竞争中,优秀幼儿园凭借各方面的优势抢占了先机,招募到了更多优秀的人才 。 另一方面,中上层家庭的孩子有更多机会选择条件占优的幼儿园,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选择各方面条件一般的幼儿园 。 这两方面的机会不均,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好者更加好,而次者难以提高 。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群优秀的幼儿教师集中在优秀的幼儿园,引领着精英家庭的孩子成长;而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则只能在普通的幼儿园里,接受相对落后的教育 。 这对教育公平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损害 。
(二) 冒进和消极现象并存在发展中,鲜有幼儿园能认清形势,稳定发展 。有的幼儿园不够务实,犯了激进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导致顾此失彼;有的幼儿园则消极应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停滞不前 。
1. 盲目 冒进据考察,有相当一部分城镇幼儿园师资配备不足 、软硬件设施落后,在发展中缺乏理性,搞大跃进,照搬照套,盲目效仿 。 这些幼儿园的盲目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发展目标的制定不切实际,二是盲目套用其他幼儿园的做法,三是用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要求自己 。 其结果是思路 、 做法及要求与自身条件的不足发生矛盾,难以协调,最终严重挫伤了全体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自身发展难以为继的不利局面 。
2. 消极怠工有些城镇幼儿园,从园长 、 保教主任 、 教职员工到保育员,存在军心涣散 、 不思进取及消极怠工的现象 。 也有些园长不学无术 、 工作作风不良 、 漠视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甚至还存在每天带领员工搓麻将打发时间的现象 。 如此乱象,客观上来讲是因其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教育管理部门督查不及时 。主观上讲是由于幼儿教师缺乏高度责任感及自我监督的意识 。 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幼儿园上下处于无监管的状态,从而滋生自由散漫之心,导致幼儿园各方面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
(三) 功利观念根深蒂固目 前,社会上功利思想比较盛行 。 学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从幼儿园一线教师到众多家长,无一不受这种思想所左右 。 其结果是教师在工作中做不到心无旁骛,家长在配合时也变得心浮气躁,各种问题也由此产生 。
1. 教 师不安于教访谈中我们发现,城镇幼儿教师队伍中,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份工作 。 有的是迫于生计,有的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跳板,鲜有人将其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 大家都心不在焉,不安于教 。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表明人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理想 、 责任或工作本身,而是这些以外的东西,比如 “名利 ”。 幼儿教师待遇低下,地位不高,固然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她们的积极性,但功利观念根深蒂固,更是造成教师不安于教及各项工作不见起色的重要原因 。
2. 家长急功近利在幼儿教育领域,功利心更甚的还有家长 。 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成为最出色的人才,对孩子寄予了太多希望,也给幼儿园和教师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 于是,家园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一些幼儿园坚持贯彻上级精神,无法满足家长的要求,致使家园关系紧张;另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了各种兴趣班 、 特长班,违背了教育规律,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这是对教育的无知和对无知的纵容导致的教育乱象 。
(四) 用人不当管理失范管 理失范是目前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的又一乱象 。 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到幼儿园的管理层,其管理理念和模式都不尽合理 。
1. 教育管理部门 管理混乱首先,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为此,很多城镇幼儿园无章可循,长期处于无指导 、 无监管的状态 。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理念陈旧 、闭门造车而好大喜功,存在不懂教育的人在瞎指挥的现象 。 正是这种业余的指挥,致使部分城镇幼儿园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陷入歧途 。 再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摆不正自身的位置 。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与幼儿园之间固然是上级与下级 、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为幼儿园的发展找对方向 、 铺平道路 、 做好服务,才是这些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 最后,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一些工作人员在幼儿园教职工面前趾高气扬 、 架子十足,导致管理部门与幼儿园之间产生隔阂,管理难得实效 。
2. 幼儿园的管理毫无章法幼儿园在自身的管理方面也没有章法可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是保教管理工作混乱 。 存在管理制度不合理,保育工作做不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 。 一线教师任务繁重 、 压力很大 。 让教师感到疲惫不堪 、 不快乐 、 不幸福,甚至没有盼头的教育管理,无疑是失败的管理 。二是后勤管理工作混乱 。 后勤管理制度不透明,监督不力,使得工作人员在幼儿园伙食安排及软硬件采购中有了谋取私利的机会 。 三是绩效分配方案混乱 。 幼儿园管理层在绩效分配方案上我行我素,朝令夕改,使得很多幼儿园常常为绩效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混乱 。 定期派教师外出培训是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可有的幼儿园管理层既不主动争取这样的机会,又不把这样的机会让给一线幼儿教师 。
二 、 对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乱象的几点思考在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上述诸多乱象严重阻碍了贵州省城镇学前教育的发展,这将置贵州省城镇广大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于不利的境地,因此对其进行梳理 、 规范尤为紧迫 。
(一) 有必要宏观调控软硬件资源配置针对上文所提到的甲 、 乙两类幼儿园软硬件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以尽可能消除这种差距 。 一是宏观调控师资配置,避免优秀师资全集中在优秀幼儿园;二是做到不厚此薄彼,给每所城镇幼儿园配置合理的软硬件设施;三是鼓励与扶持合格的民办幼儿园,让他们也具有同等的办园条件 。 幼儿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看似可以激发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实则是以牺牲幼儿的发展为代价的,这显然不是我们办学前教育的初衷 。 当所有幼儿园都拥有了良好的师资队伍,配备了同等合理的软硬件设施 、 资源及条件,教育公平的实现便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二) 有必要更新学前教育管理理念首先,应更新学前教育监管人员的管理理念 。 监管人员应该是懂教育之人,对教育一窍不通者整天对教育指手画脚,这是教育管理的极大失败,也将导致教育的惨重失败 。 换言之,只有熟悉学前教育 、 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并对学前教育有深入思考的管理者,才能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 。 其次,应促使幼儿园园长更新管理理念 。 一是对园长的任命要做到任人唯贤 。 二是彻底废除园长任职终身制 。 终身制的危害不言而喻,但即便有相应的制度要求规避,事实上终身制还在盛行 。 三是促使幼儿园管理层人员加强学习 。 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层,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将陷入混乱之中 。 监管人员 、 园长及幼儿园管理层具备了先进的理念,城镇学前教育的管理将变混乱为有序,变僵化为可持续 。
(三) 有必要狠刹学前教育不良风气首先,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监管作风,即要根除过去监管的不良方式,转变为低调隐蔽的 、 长期坚持的监管方式 。 其次,幼儿园管理层要转变管理作风,变过去对一线教师的高高在上 、 层层重压的态度为做好服务 、 以人为本的态度 。 再次,幼儿园一线教师也需要树立高度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密切配合管理层及搭班教师,工作上精益求精,专业上不断成长 。 最后,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增长智慧,更新理念,改变过去 “护短 ”、 蛮横不讲理的形象,配合幼儿园做好各项工作 。 只有上下齐心,消除不良风气,营造出一派清风正气,学前教育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
(四) 有必要营造一种研讨氛围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只靠教育管理部门 、 幼儿园 、 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必须集合所有相关部门 、 单位和人员的智慧,营造一种全民参与研讨的氛围,才能办好这项伟大的事业 。 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定期开办幼儿教育论坛,邀请省内外幼教专家过来进行考察,组织讨论并出谋划策 。 另一方面,幼儿园要转变家长会的形式,由过去的幼儿园向家长发号施令,转为今后的家园共同研讨,谋划发展 。 此外,幼儿园还有责任促成教师与教师 、 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探讨,让教师和家长都在不断的探讨中取得进步 。
(作者单位: 胡云聪,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2;
李容香, 遵义市新舟幼儿园, 贵州 遵义, 56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