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6年1期目录
村级小学公用经费管理问题及保障思考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而且时刻影响着基层学校的正常运转 。

 

村级小学公用经费管理问题及保障思考

韦倩雯

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而且时刻影响着基层学校的正常运转 。 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增长,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使得基层学校的各种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也使基层学校的开支标准不断提高 。 然而, 在基层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对公用经费的管理使用中, 一些学校勤俭办学的意识日 渐淡漠,公用经费没有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长期发展上, 个别学校的公用经费中,用于非公用经费使用范围的比例过大,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 如何合理开支学校的公用经费, 笔者认为,应全面分析公用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遵循勤俭办学 、 量入为出 、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的原则, 积极探索提高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办法。

一、 学校公用经费的概念及开支范围

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以及整个学校正常运转而消耗的物力、 人力所产生的费用。 它和教育人员经费共同构成教育事业性经费。 其使用范围包括经常性公用经费与资本性公用经费。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 具体支出 范围涵盖教学业务与管理、 教师培训、 教学实验、 文体活动、 水电、 交通差旅、 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 房屋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维护等, 但是不得用于人员经费、 基础建设、 偿还历史债务等。二、 学校公用经费的来源自 2006 年春季开始, 国家启 动了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006 年补助标准按农村小学每位学生每学年 130 元核算; 2008 年补助标准提高到农村小学每位学生每学年 225 元, 县镇小学每位学生每学年 240元; 2009 年经费补助不分县镇和农村学校, 统一提高到每位学生每学年 300 元;从 2010 年起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补 助标准又提高 100 元, 每位学生每学年达到400 元; 2011 年起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补助标淮再次提高, 每位学生每学年达 500 元, 同时为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运转困难等问题, 对不足 100 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适当倾斜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随着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的不断提高, 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村小学尤其是村一级学校及教学点与过去相比较,学校办公条件、 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和运转之需, 解决了小型学校的办公经费之需。 然而, 与县镇小学相比, 农村村级小学及教学点的公用经费保障仍然差距很大。

三、 村级小学公用经费保障面临的问题

1. 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学生人数少, 公用 经费少,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随着城镇化发展与城乡 人口 的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增加, 再加上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原因, 致使农村村级小学及教学点适龄就读学生少, 而上级拨付的公用经费是按照就读学生人数下拨的, 导致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公用经费少,学校基本运行困难。 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在 100~180 人之间, 每生一年的公用经费按 475元 (扣除主管部门提留下的5 %培训费) 计算,村级学校的学年公用经费在 47500~85500 元之间。 这些经费主要开支为: 电费 4000~6000 元每学年,水费为 4000~8000 元每学年 (因学校饮用水是与村屯群众共用的,每 吨 水 费 在 3~5 元 之 间 不 等),教 师 的 资 料 费 为3000~6000 元每学年 (含一些因家庭困难交不起钱的学生,学校帮垫支的资料费) 。 另外,上级规定征订的党 报 党 刊 、 学 习 资 料 等 摊 派 的 费 用 每 学 年 也 有4000~7000 元; 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两次大型活动,所需费用也在 2000~5000 元之间, 这还不包括学校小型的活动费用和期末奖励。 此外,学生的体育用品、清 洁 卫 生 用 品 也 是 一 笔 不 小 的 开 支 , 一 般 在4000~8000 元每学年; 教师维持正常的办公笔墨纸张、学校的宽带网络费用、 外出听课、 开会、 培训、 学习等都需要从公用经费上开支。 由 于学校办公设备差,更换办公桌椅, 维护、 维修电脑等开支也从公用经费中 支出。 学校经费运作十分困难, 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 国家为倾斜教学点公用经费,学生规模不足 100人按 100 人核定公用经费, 但教学点“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仅靠倾斜的公用经费仍然无法满足各方面的开支, 特别是校舍小维修的开支。

2. 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基础设施薄弱 ,办学条件简陋, 维修费用 缺口大2004 年以前, 政府的办学理念是“人民教育人民办”, 所有学校的办公经费是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维持的。 但每年集资和征收到的教育附加费大部分为县镇中小学校或办学规模较大的村级学校建校使用, 规模小的学校很少有钱投入维修。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 中小学校为了通过国家“普九” 验收,村级学校及教学点的硬件建设有了 一些改观, 然而随着政府的税费改革, 停止了农村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学校再次面临维修经费的短缺。 2004 年学校实行了“一费制” 后,村级小学的办公经费根本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尽管近几年来, 国家一再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但对于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 单靠公用经费来维持学校的维修工作,实在是杯水车薪。 众所周知,村级小学及教育点大部分教学用房都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 由于年久失修,教学楼顶开裂漏雨, 窗框腐烂, 有窗框无窗扇 和玻璃。 更为突出的是,学校附属设施设备不全, 如围墙开裂,校门生锈腐烂; 课桌椅高矮不一, 严重破损;学生活动场地凹凸不平, 有球架没球场; 教室内有灯座没灯泡; 升旗台有旗杆没国旗; 校名字迹模糊脱落,校园硬化面积少; 教室电路老化,学校有水管却没有龙头; 教师的 办公桌椅陈旧、 破损严重等比比皆 是。由 于学校规模小、 学生人数少, 因此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校舍维修款。 村级小学的校长们 只 能是哪里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大, 就先简单地修理一下哪里, 治标不治本。

3. 营养餐“吃” 掉了 学校部分公用 经费 , 食堂设备的添置让学校举步维艰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切实提高和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从 2013 年春季学期起我区开始启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 德政工程, 此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许。 营养餐启 动的头一年, 由 于只有营养改善资金, 没有营养改善配套资金, 致使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几乎把所有的公用经费都投入到营养餐的设备购买中去, 比如搭建简易伙房棚, 购买消毒柜、 冰箱、 蒸饭机、 切肉机、 电饭锅、 电磁炉、 锅碗瓢盆、 砧板、 菜刀等。 直到现在, 有些学校还没有还清购买此类设备的欠款, 而一些电器炊具设备又开始坏了, 必须考虑新一轮资金的投入。 2013 年,主管部门用专项资金为一些学校建造食堂, 但水电不通, 防盗网没有, 吃饭的桌凳没有, 加上建设过程中把学校的球场或操场压坏了,学校又得考虑重新硬化, 这些建设都得动用公用经费解决。 此外, 按照规定,学生 元钱的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只能作为原料采购,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水、电、 液化气、 清洁剂、 运费等各种成本,学校只能用生均公用经费支付。 由 此可见, 营养餐“吃掉了” 学校原本不多的公用经费, 影响了学校正常的运转。

4. 村级小学 承担与县镇小学 相同 的 名目开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难以为继与县镇小学相比, 农村村级小学及教学点的公用经费紧缺得多, 城乡差距大,教师的正常办公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比如学生各年级的学习资料; 迎接各种检查, 城镇学校需要的相关内容和板报,村级小学及教学点也不能少; 校园布置城镇小学有的内容,村级小学及教学点也要有。 唯一不同的是, 城镇学校的学生人数多,公用经费总量多, 而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少,公用经费总量少。 而用不同总量的公用经费, 承担相同名目 的各项开支, 可想而知,村级学校公用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难以为继。 就拿笔者所在的乡 镇来说,全镇 15 所村级小学, 一个教学点, 但每年学校的公用经费总量只有一所县镇小学的三分之二。 另外, 一般专项维修经费、 各种配套资金倾向于县城小学和乡 镇中心校,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很少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维修经费。 笔者认为,现在城乡 义务教育的差距不是缩小了, 而是扩大了, 很多农村村级小学及教学点隐患大, 根本谈不上现代化教学理念、 现代化教学装备。

四、 村级小学公用经费保障的思考如 何切实保障农村村级小学及教学点的教学经费,保障农村儿童接受有质量、 有保障的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缩小区域差距?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机制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在读学生人数比较少, 如果完全按照实际学生人数和生均标准拨付公用经费, 将难以保持正常运转。 财政部门应从农村学校分布的特点出发, 适当提高农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把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公用经费的补助标准拉开一个档次, 确保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公用经费能够正常维持学校教学运转。

2. 全面改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针对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的现状,全面启 动实施一个专门针对办学条件薄弱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改善项目 , 以全面解决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办学基础设施达标问题, 切实加强和完善村级小学及教学点的办学条件。

3. 完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经费保障机制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 国务院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健康成长、 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 重大惠 民 政策 。《 国家营养改善补贴计划实施细则》 明确提出,专项资金是孩子们的“吃饭钱”, 必须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身上。 但在营养改善计划推行后,学校的水、 电、液化气、 食堂配套设备等都需公用经费支出。 如果没有财政配套补贴,学校、 企业可能会想方设法从营养餐经费中“挤压” 出食堂经费、 加工运输费用, 如此一来, 孩子们食品的质量、 分量难以得到保证。 现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克扣、 截留、 挤占和挪用”, 但对资金使用方式缺乏更细致的规定。 要让经费都用到孩子身上, 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保障机制, 以保证营养改善计划有效运行。

农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得到全面保障, 只有办好村级小学和教学点, 才能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只有把薄弱小学义务教育改造计划项目 资金切实用于解决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困难, 才能使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良好运转,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中 心小学, 广西 环

江, 547199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