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的因素》示范课
(高中思想政治 平顺县中学校 曹素青)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重点)
2.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重点)
3.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难点)
4.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难点)
(二)能力目标
1. 懂得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受到商品供求的影响。
2. 懂得价格遵循一定的价值,不会随意改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具有独立的价格判断能力,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有非常多独立参与经济生活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体会影响价格的因素,需要增加更多生活中的情景的例子,让其利用生活中的实践更好地把握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转眼间,2016年接近尾声,剩下二十几天的时间,不少网友表示“蓝瘦香菇”,时间过的如此之快,而年初的“小目标”还没有实现,剩下的时间就算用尽“洪荒之力”也不一定能完成,“宝宝”们觉得心里苦,表示“没想到是这样的”,就想在家“葛优躺”……看着这些词,你是否感觉特别的熟悉?没错,这些网红词就是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的一部分。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
在生活中物价上涨也催生了不少网络热词,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棉花掌”,由中国网民创造用以调侃物价上涨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折射出百姓遭遇的物价上涨压力。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词汇因谐音异字,便于记忆,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被网络广泛转载引用。其中,“蒜你狠”首开网友以此类词汇调侃物价先河。大蒜价格疯涨数十倍,网友们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创造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二)自主探究:
问题组一: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如何?
1.举例说明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具体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结合教材11页探究活动一及现实生活总结概括。
2.分析说明供求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结合教材12页第一自然段及探究活动二,思考总结。
规律点拨:
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
→卖者主导→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货多不值钱
→买者主导→ 买方市场
(三)合作探究:
问题组二: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何?
1.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否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没有意义?
结合教材定义、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教材13页第2自然段及具体事例分析说明。
2.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如何?
阅读教材13页名词点击及14页第一段总结概括
规律点拨:
1.分析某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的原因:
总的来说把握一个知识:商品的价格是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
(1).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分析商品价格下降可以分析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格量下降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分析商品价格上涨,可以考虑其成本上升(包括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价格下降;当这种商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价格上升。
问题组三: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分析说明,等价交换原则的要求在货币产生前后具体表现为什么?其是否得到了贯彻?
结合商品交换的形式及前两目题知识加以分析。
2.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结合第一、二目题知识,问题1和教材14页第二段加以理解。
规律点拨:
通过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才能真正明白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课堂演练:
1.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A图书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但是有的企业却能够长期地制造有利于自身的“不等价交换”。据此回答2~3题。
2.企业制造有利于自身的“不等价交换”,其实就是想办法使自己出售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
A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努力抬高商品的价格
C不断降低商品的价值
D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3.上题中所提到的“不等价交换”( )
A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因此此时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
B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因为此时的价格高于价值。
C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因为此时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因为此时的价格仍由价值决定。
(五)拓展提升:
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谈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对你今后的消费有何启示和帮助?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再继续论证、查询、思索和研究。
(六)课堂小结: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七)布置作业:
三、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较好地引导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解读材料、提炼要点,并把过程用板书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观点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分析、探究、解决问题。从效果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积极参与、思考,且能有所领悟,都能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教学,我觉得重要的不是你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你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又能以社会的一分子的身份认真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要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在本节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懂做笔记,所以在每一自主阅读时段都多次强调要学生边看、边动脑、边动手把基本观点、关键词句划起来。如果能培养好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在教学中就可以少重复这些语言,不会让课显得啰嗦。
教学中感觉不够的是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虽是重点,我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放得稍为长了点,这让小结显得较为仓促;从材料上说,可能较为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