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角色的比较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少国内外相关研究却显示,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人物形象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形象会对小学生性别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从教科书的编写和实施这两个角度来提出改革的思路。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角色的比较研究

 

【摘要】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少国内外相关研究却显示,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人物形象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形象会对小学生性别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从教科书的编写和实施这两个角度来提出改革的思路。

    近年来,性别平等的问题己经成为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性别平等理念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学生接受价值观念的工具,在传递社会性别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于教材的性别偏见问题的研究结论来看,教材中普遍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h}别刻板印象、女性形象单一的问题。   

本次研究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至六年级小学语文系列教科书中有关父母亲形象的文章的解读,结合文章内容,以表格的形式比较、分析教科书中的父母亲在文章篇数、职业岗位、人物性格特征等方而的差异,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对学生性别角色的认同带来怎样的影响。研究思路更加具体化,希望可以提出适宜的建议,为实现教科书中的性别平等尽一份绵薄之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人物形象的比较   

据统计,在12册教科书中,提到父母亲的文章共有94篇环包括选读课力。排除掉只提到“爸爸妈妈”和“父母”此类字眼,无实际意义的共有12篇文章,例如一年级上册第13课《平平搭积卞中“一间给爸爸妈妈住”。父亲单独出现的文章有26篇,母亲单独出现的有32篇,父母亲双方同时出现的有24篇,J隋况详见表1。其中,以非人类的父母亲形象出现的文章有13篇,有关母亲的占了11篇,有关父亲的占了2篇。从数量上看,确实是涉及母亲的文章更多,但是从质上看,父亲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低年级的文章中,母亲多以非人类形象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父母亲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时,基本都是双方平分秋色或者父亲占有更重要的分量,总的看来还是父亲出现得更多,例如《白杨》一文中父母亲都在新疆工作,但是对于妈妈的描写只用了一句“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来概括。       此前己有相关资料指出,教材中的男性多出现在社会生活领域,以事业型、领导型、悠闲型等主体性特征出现。C17而当男性也扮演起家庭角色—父亲时,却也依旧是不局限于家庭生活。他们的形象不拘一格,并不需要单纯依靠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去定位自己。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的职业类型比较多样,例如有编剧、军事侦察员、渔夫、汽车修理技工等,且用了较多的笔墨进行描述。《中彩那天》里是这样描写的:“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器重。”相比之下对母亲职业的描写大多以“妈妈要去上班”“妈妈下班了”等概括性的语言一笔带过。有具体指出的只有《看电视》《慈母情深》《我的舞台》这三篇文章。    1.父母亲典型性格特征的比较    在课文中,母亲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亲切慈爱、善解人意、有同情心等,父亲典型的性格特征是知识渊博、自信勇敢、冷静沉着、严格等。这些形象特征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的形象更加独立、丰富鲜明,也显得更积极向上。    2.父母亲学识的比较    在《火车的故事》《父亲和鸟》等多篇文章中,父亲扮演着答疑者和知识渊博的形象。孩子遇到问题更多的是询问父亲而不是母亲。《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写到李四光不知道那块陨石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说不清楚,他又问了爸爸,爸爸也解释不清。李四光并没有问妈妈,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李四光问了,但是作者没有写进来,也暗示社会偏向于承认父亲知识更丰富。    3.父母亲身体状况的比较    在这12册教科书中,母亲以生病或受伤需要照顾,以及英年早逝的形象出现的文章有7篇,而只有《玩具柜前的孩子》提到爸爸生病了。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人对《爱迪生救妈妈》里情节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爱迪生小的时候,所谓的阑尾炎手术并不存在,即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那么虚构这个故事的用意何在呢?既然是虚构的,为什么生病的是母亲呢?是否意味着在公众眼中,体弱多病的总是女性?要知道爱迪生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教子有方是造就了这样一位大科学家的关键因素,可这篇课文却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生病的弱者形象。    4.父母亲活动场所的比较    从总体来看,课文中母亲的活动范围狭小,一般是在室内、庭院、超市、医院、接孩子上下学等,场景倾向于稳定和单一。而父亲的活动范围广阔,多在大自然或工作岗位上,环境更具有挑战性和不稳定性。孩子的很多户外活动都是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的,例如《最大的“书”》《爬天都峰》等。这无形中暗示了父亲的应变能力和迎接挑战的能力高于母亲。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