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帮助智障儿童成长
在特殊教育中,游戏教学法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单调地做言语康复、语言认知的训练不但非常枯燥,而且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游戏教学,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素养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利用游戏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开发智障儿童智力首选的办法就是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环境和学习环境。
①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游戏环境,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儿童有效地参与。例如在认识“理发店”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在浴帽上添置各种绒线,让学生戴在头上做假发,墙上挂了个热水器,用泡沫板做成水池,还用蛋糕盒做了一个烫发器,边上还贴了一张大大的理发海报,准备一本发型书籍,让智障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生活预演的经验。
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设计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利用游戏精心创设学习环境,向智障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例如,为了让学生分辨“粗糙和光滑”,我开展了“找一找、赛一赛”的活动,先让学生摸摸光滑的纸张和粗糙的砂纸,通过对比来感知;接着,再让学生在教室里、自己的书包里根据自己的参照点“找一找”东西,例如摸摸自己的指甲、摸摸同学的衣服等。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开展游戏增强智障儿童语言的训练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障碍,防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语言训练中针对他们的特性,运用游戏的方式可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使智障儿童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和康复。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景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例如,当智障儿童在玩球时,我出示识字卡“篮球”“足球”“排球”,并把识字卡贴在相对应的球上,让他们认读。每次当他们拿起球玩耍时,要求他们必须先认读一遍,这样很快就掌握了这三种球的汉字。
培养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话能力。在游戏中适时地进行语言教学,可帮助智障儿童正确发音,并能理解词义,从而不断地丰富词汇。例如在儿歌游戏“打电话”中,可以通过接通电话让学生学会“喂”“你好”“拜拜”等词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问答来提高对话能力。通过这样的游戏提高了智障儿童简单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智障儿童的表演欲很强,将表演引入课堂,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小熊请客》一课时,教师先出示头饰、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而,提问“谁来了”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拿出头饰、图片,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就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变得想说、喜欢说。
3.运用游戏促进智障儿童体能的康复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被损伤而造成了手眼协调、沟通理解等诸多能力的缺失,通过游戏不仅可以促进智障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补偿他们缺失的动作功能,而且还能更好地习得语言。例如学习《上衣、扣纽扣》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上衣”“纽扣”这两个词语,并学会怎样扣纽扣,我开展了“我有一双巧巧手”的游戏。我先准备了穿衣板,学生认识“上衣、纽扣”这两种实物,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扣一扣,在扣的过程中反复训练“上衣、纽扣”词语的发音。通过这种“精细”的动作,学生既学会了词语“上衣、纽扣”的发音,又训练了手眼的协调能力,从而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