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办学视野下学校核心发展力的生成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校长应该以教育家办学的视野,培养和形成学校核心发展力,逐步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使教育均衡发展由外在帮扶型向学校自主发展型转变,促进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育家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力量,薄弱学校的中小学校长只有以教育家的办学视野,走自主创新、特色建设的发展路子,逐渐形成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使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维与经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植与积淀等内涵式层而的要素充分凸显,使教育均衡由注重外在物质基础的改善向培养教育内在要素等方而转化。使培养的学生由注重升学率、分数等粗放式均衡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潜力发掘等内涵式要素均衡转化。、教育家办学视野的特征分析
1.“国际性”—教育家办学视野应逐渐国际化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人才的交流更加频繁,教育培养人的触角也从国家、民族延伸到整个人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的战略目标。所以,中小学校长应该积极而对国际化,充分利用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专家和优秀教师,招收国外学生,把学校办到国外或者联合办学,加强校际之间、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态势和格局来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把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一个战略选择,努力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深入研究中小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改革,这样才能适应己经变化发展了的时代背景,这也是未来中小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2.“现代性”—教育家办学视野应具有现代特征和发展精神
现代化的技术革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视野要求基础教育必须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教育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教育手段必须更加先进和超前,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观等教育要素都必须用现代的科学思维来改造、充实和提高。没有现代性特征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
3.“历史性”—教育家办学视野的历史传承性
历史是一而镜子,历史也是人类生存经验的一种积淀,人类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教育史,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成败和教育的发展轨迹,教育正是在传承中不断变革与发展,积淀经验,汲取教训,引导社会走向高度文明的发展状态。中小学校长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也就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借鉴,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也就无法正确判断办学定位,无法传承人类文化的精华,无法挖掘人类文化的深厚积淀,无法丰富教育资源,无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4.“自然性”—教育家办学应有人文视野,关注生态校园的建设
受社会上一些奢华、腐朽的风气的感染,现在的学生很浮躁,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很浓,对于知识不再那么崇尚、敬畏,自然也就不怎么尊敬老师了。金钱与利益关系淡化了师生关系,学生没有了敬畏感,教师没有了神圣感,市场经济下的师生关系成为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从教师角度来讲,很多教师现在难以静心教书,把教书看作是副业,主要精力用来发展“第二产业”,办班补课蔚然成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把升学作为根本,严重地忽视了孩子自然成长、自我感受、心理体验、个性发展、兴趣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办学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减少或杜绝功利性价值取向,崇尚自然,避免拔苗助长。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以从四个方而进行阐述,即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为灵魂,以提升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打造文化内涵为基础,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保障。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应该塑造学生的灵魂,打造道德高地,通过思想启迪和精神引导为学生解决人生困惑并寻求信仰的支撑,帮助他们设计好人生规划。把锻造他们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当作重中之重,促进知识、思维、创造、能力之间的辩证统一,提升文化修养,促进身心和谐。作为有责任的教育家,中小学校长就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种活动平台,构建一种良师益友的人际关系和生命情环。把历史文化教育、学校传统教育和人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以充满感情的人文视野,构建和谐的生态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