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 要] 基于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 群体四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用教育发展的 宏观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运用两种指标体系测度了 1995 — 2010 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程度。 体系一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 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均呈现逐年均衡的发 展趋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系二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 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 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河 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微观调研数据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表明我国基础教育 逐步走向均衡,但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 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2)

 

[摘 要] 基于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 群体四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用教育发展的 宏观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运用两种指标体系测度了 1995 2010 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程度。 体系一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 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均呈现逐年均衡的发 展趋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系二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 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 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河 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微观调研数据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表明我国基础教育 逐步走向均衡,但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 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指数

二、实证分析

(一) 1995 2010 年中国基础教育均衡指数测度

按照翟博2006年的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的指标体系分两类:体系一是从教育机会均衡、教 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和教育成就均衡 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体系;体系二 是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学校教育均 衡、群体教育均衡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 指数体系。 1 两类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得分均与 教育均衡程度正相关,即指标得分越高,教育均衡 程度越高,得分越低,教育均衡程度越低。本文使 用同样的测度方法,计算19952010年中国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总指数和各分项子指数。需要指出 的是,本文虽然使用相同的指标体系,但计算时由 于数据的可得性限制,所选取的具体指标与翟博 以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差异(见表3)。但本文使用 的指标是统一的,可以在时间上动态比较基础教 育均衡的变化趋势。

 计算时,将所选的指标转换为在01之间取 值的指数形式,计算方法借鉴了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有关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基础教育均衡 指数体系一的计算结果见表4,依据表4画出了各 项指数的动态发展趋势图。

可以看出,19952010年,教育均衡总指数 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的基础教 育均衡状况是逐年在改善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和 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四个子指数项也在随着时序变 化呈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其中,教育机会均衡 指数在2006年和2007 年达到1,近年来我国基教育在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资 源配置指数在2001年稍有下降,但是整体上升趋 势明显。 教育均衡指数体系二的测度结果见表5,依 据表5画出了各项指数的动态发展趋势图可以看出,1995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的 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 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依然呈现出均衡的发 展态势。区域教育均衡指数起伏不定,19952004年忽高忽低、波动停滞,2004年以来才呈现 出逐年线性上升的趋势;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在 20022006年出现了一个平台期,之后也呈现出 逐年均衡的发展趋势。

综合体系一和体系二的测度结果可以看出, 各项子指数和总指数大致的发展趋势一致,都在 向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充分说明我国基础教 育正在逐步从不均衡走向均衡。但区域教育均衡 指数在很长一个时期波动不前,说明实现区域教 育均衡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一点应该引起决 策部门的注意。

(二)微观调查实证分析

根据对47所学校和9 966名学生及其家庭的 问卷调查数据,下面从地区、城乡、学校和群体四 个方面分析研究基础教育均衡问题。 1. 地区间基础教育均衡分析 我们主要从各地区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和生 均校舍面积差异来衡量其20062009年基础教育 均衡度的变化。此阶段各地区生均教育经费的标 准差和差异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6) 从生均校舍面积分析,生均校舍面积呈现出 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却表现出 波动的趋势,20062007年的差异变大,2008年 有所缓解,2009年又进一步扩大。(见表72.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度分析 衡量城乡基础教育均衡情况,分析指标主要 为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城乡生均预算内教育 经费差异。20062009年城乡生均经费的比值 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预算内生均经费在 2007 年波动较大,有一个上升的高点,20082009年则比较平稳,比值接近1,呈逐年均衡态势 发展(见表8)。从2009年分析,各地区的城乡中 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 1.38,最高的河南为1.58(见图11);城乡中小学生 均经费比值排序,最低的山东省为1.39,最高的河 南为1.71(见图12)。这说明在各地区内部中小学 城乡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差异还很大,需 要各地加大投入,逐步消除这种不均衡。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