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语言文字能力是听障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 。 “能说 ” “会写 ” 体现了在语言文字能力上同健听者的 “共性 ” 要求 。 但是事实上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诸多严峻的问题,例如词语的表达意义不明确 、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 表达不符合汉语习惯等 。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的能力 。
一 、 强化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
聋校语文教学应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注意培养听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听障学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和社会生活参与度较低,在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几乎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生学习观察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并以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知识,与语言文字统一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
1. 重 视培养观察能力
只抓片言只语的文字训练,而忽视观察 、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造成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困难的直接原因 。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听障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加强培养观察能力的训练 。
(1) 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 。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词学句 、 看话 、 说话 、 写话等各种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有利因素,从文到图,图文对照,告诉他们应该观察哪些东西,从哪几方面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引导听障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
(2) 教给观察的方法 。
教师应逐步引导帮助听障学生学会有计划 、 有次序地观察,学会观察区分事物的差别 。 指导听障学生灵活运用有次序观察法 、 综合观察法 、 重点观察法 、 比较观察法 、 观察结合合理想象的方法等 。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 观察可让学生有物可言,言之有序 。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 、 感悟,培养观察的习惯 。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观察身边发生的平凡小事和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点滴,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表达的事物记录下来 。 通过多比较 、 多区别,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观察的内容也将成为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的素材 。
2. 转换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训练听障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思维能力的影响很大 。 只有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增强了,会联想和想象了,才有内容可说,才有话可写;同时思维能力发展了又为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 重视听障学生思维方式的积极转换 。 手语是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的最主要的媒介,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给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带来很大的困难 。手语的思维是画面的空间的思维,是以形象的 、 块状的方式呈现的 。 书面语的思维是有顺序的时间思维,是以线性的 、 声音的方式呈现的 。 听障学生在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头脑中会自觉地先用手语把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翻译再转换成书面语,从画面式的思维向线性的思维转换时常常会导致语法系统上的偏误,造成词序 、 语序颠倒,表达不合汉语习惯等 。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手语思维向书面语思维的转换,避免给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带来困扰 。
(2) 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听障学生在写话时常常出现条理不清 、 语序错误 、 句子成分残缺等现象,这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造成的 。 聋校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 在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质疑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和习惯 。 “理句成段 ” 的练习是训练听障学生逻辑思维常用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只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听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只要坚持在学习过程中以不同形式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 思维激活了,思路就能打开,就能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语言文字的逻辑顺序,逐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更好地促进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
二 、 加强语感培养强化表达训练
缺少口语的基础 、 缺少语感是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的一大困难 。 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 理解句子 、
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听障学生书面语的表达 。
1. 强 化朗读培养语感
听障学生有了语感才能掌握好书面语,而语感的获得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的,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 。 学生通过朗读,再辅以手势的停顿 、 表情的变化 、 身体的动作语言等,进行理解和诵读,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增强,不但能够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有助于听障学生领悟 、 掌握一般的语法规则,提高语法意识 。 听障学生书面语语法理解水平提高了,又能促进书面语运用能力的发展,而且通过朗读还能熟悉和记忆课文词句,丰富学生的语库 。
2. 注重手语语法向书面语语法的转换
手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系统的不同给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带来很大困难 。 例如手语的词汇量和书面语词汇量比较相对贫乏,手语词汇系统里的口型词语 、表情词语 、 身体词语和一些聋式词语在书面语词汇系统中是无法找到对应词语的 。 而且书面语的词汇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 。 实词表义,虚词主要表语法功能 。手语中却没有专门的虚词,虚词的意义主要靠身体的移动 、 手势的停顿和表情的变化来传达 。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并做好听障学生表达时手语语法向书面语语法的转换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句进行表达,提高听障学生使用书面语的能力 。
3. 强 化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 。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听障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既可以丰富语句,又可以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掌握读书方法,积累语句 、 篇章 。 听障学生通过低年级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可以每周利用一至两次的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那些色彩鲜艳且图画配合生动 、 语言文字的课外读物是最能吸引低年级段听障学生的 。 中年级阶段,教学中应适当地安排时间让听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习用语言的兴趣 。
4. 重视写话, 说写并举
要形成 、 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就要花大力气组织 、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来,强化写的意识,注重写话训练 。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写,强化说与写 、打手语与写 、 读与写的结合;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 、 朗读能力 、 复述能力,又要强化 “说写并举 ”“读写并举 ” 训练,让学生把说话的内容 、 回答问题的内容 、 复述的内容用文字写出来 。
三 、 注重笔谈创造书面语交流环境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从小失去了听的能力,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也就没有了学习语言的环境 。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对句法和句式的掌握非常困难,词汇贫乏 、 内容空洞 。 对于听障学生而言为他们创造交流的环境,是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基础 。
1. 一日 一句 练
教师应引导听障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联系生活进行说写练习,可以开展一日一句的训练工作 。刚开始可以摘录课本中的句子,慢慢发展到后来一天写一句话 。 在平日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并及时捕捉听障学生用语言表达欲望的最佳时机,给予语言支持,帮助他们用句子表达自己看到的 、 想到的事 。 发现学生说了一个新句子,应马上鼓励他把这句话完整地记录下来,激发学生习用语言的兴趣 。
2. 笔谈每日 练
教师要积极强化各任课教师甚至教职员工与听障学生笔谈的意识,从低年级开始抓起,通过多种渠道坚持每天训练 。 内容和形式很多,有师生对话 、 学校生活 、 购物过程 、 请人帮助 、 交流思想 、 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等 。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引导听障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及事物之间的变化,提取听障学生已有的句子进行表达;通过多种渠道坚持每天笔谈训练,在用词造句的过程中,重视扩充听障学生句子的数量,引导他们领悟句子的表达方式,诱发主动 、自主地使用语句表达的行为 。 直至听障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能够正确 、 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
总之,聋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只要我们坚定理念 、用心探索,让听障学生妙笔生花 、 回归社会 、 无障碍
交流,这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
(作者单位: 赣榆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赣榆,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