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堂观察为例
劳丽萍
信息时代,成熟的多媒体技术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政治课教学面对着大量的学习素材,如何甄别与选择,利用好这些教学素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本文从网上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某普通高级中学的一节公开课,利用教学素材评价量表进行观察和记录,探讨政治课教师如何合理选取和利用教学素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观察点选点说明
教学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是解决教学中某个问题、 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构件。 [1] 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和利用要便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要有利于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特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要有利于教师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寻求最合理的教学方案。 政治课理论性强,许多教师为了使课堂更吸引学生、 更有效,常常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教学素材,试图通过教学素材来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学习的需求 [2],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利用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此次课堂观察特意选择教学素材评价。
二、 观察表说明及观察结果
本次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堂观察为例,主要问题是教学素材的评价。 观察表是笔者参考相关论文和量表设计而成,表中涉及的内容用 “√” 表示,未涉及的内容不用填充任何标志。第一列为教学环节,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能分为不同的主题,也就是教学环节,通常一节课可分为 3~4 个环节。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分为四个环节:联系的概念、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第二列为素材类型,主要分为四类:文字、 图像、声音、 视频。 文字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提纲型文字;②论证型文字,包括故事 (如案例、 笑话、 寓言等) 、诗歌 、 谚语 、 名人名言 、 谜语 、 数字等;③问题型文字 。 [3] 图 像包括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 。 其中静态图像主要包括图画 (如漫画等) 、 照片 、 图表等,它们可来自报刊 、 书籍和师生自己拍摄的照片等,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 。 动态图像可以直接从 VCD 中截取导入,也可以从电视节目 (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录像片中获取,还可以直接采用三维动画制作系统和Flash 来制作 。 声音主要包括解说 、 对话 、 朗读以及音乐等,它们可以来自 VCD 、 录音带 、 录像带 、 电视节目以及从网上下载,也可以由师生自己配制 。 视频主要指各类格式的动画 。 每个教学环节分别对应文字 、图像 、 声音 、 视频素材进行观察 。第三列为素材的科学性,只要内容表述准确无歧义就用 “√ ” 表示 。第四列为素材的教学性,教学性是一切教育软件必须具备的特性 。 “有效支持所属的教学内容 ” 是指该教学素材可以充分诠释教学内容; “适用于使用者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运用中不生搬硬套,能够灵活运用;“包含应有的信息量 ” 是指素材体现出教学内容应该囊括的知识点 。第五列为素材的即时性 。 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 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所选用的素材 、 设计的教学方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 、 心理特点 、 思想水平 、 学习生活实际,才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 二要联系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第六列是素材体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指向教学目标 。第七列是素材运用的灵活性,能根据课堂变化和学生的兴趣适时出示适当的素材支持教学的需要 。第八列是素材整合的艺术性,要给人以美感,具有审美价值 。
三 、 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这一框题是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生活》 中的一个课时,对应各个知识点将整节课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各环节所采用的各种文字 、 图片等素材对应量表进行观察记录 。
1. 观察结果分析第一,从观察表中统计出的结果来看,第一个观察点素材选取的科学性方面,内容表述基本上没有出现歧义,用词较得当 。 例如在第一环节中教师问学生“现在你在想初中某一同学,你们是否就构成联系? ”这里用的是 “构成 ” 而不是 “存在 ” 或 “有 ”,这样利于与生活中常说的 “联系 ” 区别开来,体现出较好的哲学术语表达能力 。 但是,声音素材上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教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有的说构成联系有的说不构成联系,教师在分析的时候只是说不构成联系,是学生单方面想初中的同学而已,不构成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 、 相互作用 。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有两种可能性的:如果只是偶然想起平时几乎不联系的某个同学,那么就没有构成联系,因为没有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 、 相互作用;但是如果想起的这个同学是很要好的而且平时经常联系的,那么会构成联系 。 根据学生的反应知道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两种情况了,但是教师为了教学讲解的需要只阐述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导致素材分析不到位 。第二,第二个观察点是教学素材运用的教学性,所选材料基本上能支持所属教学内容,比较贴切,教师驾驭素材的能力也比较强 。 素材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点 。 在讲授联系的普遍性时,教师运用学生对联系概念的理解辅助三个例子进行讲解:图片展示天空 、 森林 、 动物的自然环境说明自然界的联系是客观的,图片展示房地产与其他行业的产物链说明人类社会的联系是客观的,口头讲授科学发展观是经过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发展与实践逐步形成的以及为什么高二才学哲学是依据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确定的来说明人的思维世界是客观的 。 三个例子一一对应哲学上所讲的整个世界的三个方面,比较恰当,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讲授联系的多样性时运用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是哪种联系,很直观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在讲到联系的客观性中的 “人与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运用深圳与香港建立的深圳湾大桥,只说人与事物的联系是因为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基础之上,没有联系前面所学规律的知识进行更深入讲解,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停留在表面 。第三,从素材选取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方面分析 。 整节课列举的大部分的例子,无论是文字方面的还是图形和声音方面的,都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着手 。 例如从联系的普遍性过渡到联系的客观性时,教师运用学生被分到 9 班而有了联系 (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提出 “9 是我的幸运数字,是不是被分到 9 班后学习成绩就会好起来?9班与成绩好能不能构成联系? ” 〔该班是高二 (9) 班〕问题说明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人为臆造 。 又如深圳与香港建立的深圳湾大桥 (该校是深圳的某一所中学) 、小明与小华聊 QQ (学生经常通过 QQ 聊天进行联系)等 。 从是否联系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方面看,教师这方面的素材运用比较欠缺,只是提了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就没有下文了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这一课结合时事进行讲授是比较好把握的,例如 G20 峰会 、 国家领导人访问其他国家 、 出台的相关政策等,都可以用于这节课,可以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学生对具体事物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第四,第四个观察点是教学素材运用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 从统计结果看,本课大多数素材能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 例如让学生列举由 “ 饭 ”想到的和由 “消化系统 ” 想到的,这两个素材分别指向联系的 “事物之间 ” 和 “事物内部各要素 ” 的两个方面,方便学生对联系概念的理解和记忆;8 与发,4与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看不到万有引力?通过这几组图片说明联系的多样性的种类 。 不足的地方是教师在课堂中列举本质是一样的 、只是换个说法的例子:东门的路人甲与老师是否构成联系?你与在想的某一初中同学是否构成联系? (为了强调联系是要相互的) 老师与美国某一班高中的学生是否存在联系? (为了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 。 这三个问题指向的知 识点可以就其中一个例子进行分析,这样就不会显得重复 。第五,第五个观察点素材为是否能根据课堂变化引出更贴切的例子的灵活性问题,值得称赞的是教师能对问题进行预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教授联系的概念时,教师通过 PPT 展示出 “饭 、 消化系统 、 美国 、 汽车 ” 让学生选择一个作为主题,进而说出由主题联想到的其他事物 。 这样的预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第六,最后一个观察点主要是素材的呈现从艺术的眼光看是否有审美价值,通过 PPT 展示出来的文字和图片都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采用的,色调搭配 、图片与文字的放置都比较合理,符合一般的审美标准 。本次观察的课无视频 。总之,整节课教学素材的选取和运用比较恰当,例子很丰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整节课素材运用得太多,如果教师对素材把握得不好的话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
2. 教学建议通过观察记录与分析,可以说这是一节优秀的公开课,总体而言,整节课教学素材的选取和运用比较合理 。 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以后教学素材的选取和运用,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学素材的选取突出 “新 ” 字 。 “如果选取的资源不能紧扣时代脉搏,就难以体现其思想性和教育性 。” 教学中时事新闻的运用促使学生关注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 、 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以及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 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与相关时事联系非常紧密,只要教师在生活中稍微留意时政新闻,就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第二,教学素材选取紧扣 “精 ” 字 。 从同类事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与学生思想实际 、 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素材,避免素材过多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 “消化不良 ” 的局面 。 素材并非多多益善,少而精才是王道;一张图片只有一个重点,善用素材,传达出最想说的话;素材只是作为辅助,知识本身才是主角,切勿反客为主 。教学素材直接服务于使用者 。 在教学中能够真正科学合理地选取和利用教学素材辅助政治课教学,精心选择服从和服务于知识点的材料,必将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使理论性较大的学科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作者单位: 温州 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 温州 , 3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