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明
教学效率是平衡教学质与量的天平,是考查教师教学成果 、 学生学习成效 、 教学进度规划最直接的凭证,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 。 在教学探索与改革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并不新奇,却也无法避而不谈 。 它就像是教学改革的发动机,一直促使着我们前进 。 笔者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特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从 “三造 ” 策略,即造话题促互动 、 造失误促论证 、 造活动促创造来开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大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促进思想品德课堂良性互动,为 “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 ” 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把好关,搭好台 。
1. 造 话题, 引 发讨论促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 因此,教师应紧扣生活这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千方百计地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的生活情境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 “造话题 ”,让学生在话题的促使下,在话题的吸引下,引发热烈的教学讨论与师生互动,从而营造活泼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枯燥的思想品德教学注入充满生活气息的原始活力 。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 《受益一生的习惯》 时,我们不妨以生活为教学平台,以 “寻找生活中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 为教学的话题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对比 、 分类的方法,对作用于我们生活中最直接的习惯进行追踪探究,引发小组讨论的热潮,促进课堂的双向互动 。 笔者采取话题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这课主要探讨的几个话题:①晒晒我的小账单 (消费习惯);②晒晒我的劳动表 (劳动习惯);③晒晒我的时间表 (时间安排习惯 、 学习习惯) 。 在这个话题探讨中,笔者启发学生通过 “ 晒 ” 这三张账单,对比好坏习惯对我们生活 、学习的影响,并总结出我们应该遵守的好习惯有哪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 学会总结 。
2. 造失误, 引 发冲突促论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 、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 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人格发展阶段,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妨正视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性地 “造失误 ”,将错就错地引发他们的思维冲突 。 通过冲突,开启他们独立思考的思维大门,激发他们自主论证、 寻根问底的积极性 。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一框 《感悟成长》 时,笔者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以著名流行演唱组合 S.H.E 的一首单曲 《不想长大》 导入教学,说出自己不想长大的心声 。 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笔者又将话题一转,回到现实,道出了不想长大只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而我们终将慢慢长大的事实,从而以 “ 不想长大,但终究成长 ” 的矛盾引发冲突,启发学生在这首 《不想长大》 的背景音乐中,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①我真的长大了吗?并寻找我们悄然长大的证据 (可以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入手);②我们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这两个探究活动中,笔者旨在以学生对童年美好的追忆,引发他们对花季青春的向往,在悄然成长的过程中,坦然从容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审视内心,解决长大的矛盾与困惑,最终快乐地成长 。
3. 造活动, 引 发探究促创造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坚持学科的实践性,注重与社会实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 。 这反过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与活动性,以活动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以 “造活动 ” 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开展集体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二次创造 。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人生中难免有挫折 》 时,笔者发现,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他们对 “挫折 ” 有着自己的看法,对 “挫折 ” 给人生带来的影响与启发有着自己的见解 。 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并不着急为“挫折 ” 下定义,不着急对挫折的正能量与负影响作定论,而是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把班级学生分为两大组,正方观点 “ 挫折是财富 ”,反方观点 “ 挫折是灾难 ”。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 课前有的积极查阅材料,有的用心准备发言,有的热烈讨论如何陈述这个观点;课中班级的气氛活跃,不少学生还创造性地结合历史人物 、 诗歌 、 流行歌曲 、 生活实例等展开论述,思维清晰且活跃 。
总之,教学效率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教学考量指标,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转折点,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用心营造心理相容 、 气氛活跃的思想品德学习氛围,以高效率 、 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
(作者单位: 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 江苏 海门 , 22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