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个性化数学作业使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了许多丰富 、 有效的课堂教学案例,但是对作业设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

 

个性化数学作业使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刘 芳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了许多丰富 、 有效的课堂教学案例,但是对作业设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 数学作业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主要依据 。 但是那种周而复始 、 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甚至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 、 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 。 怎样才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出新颖 、 有趣 、 开放 、 有效的新型数学作业和个性化的作业,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创造 、 游戏的乐园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究,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

一 、 设计趣味作业,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眼里,那些新颖 、 生动 、 有趣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 根据这一规律,在设计作业时,我注意从口头表达型作业 、 学科渗透整合型作业 、 游戏型作业和动手操作型作业几个方面来表现其趣味性 、 灵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 口 头表达型作业

根据课程改革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布置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 、 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的总量 、 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等,布置口头作业就有了必要性 。 但是因为书面作业是能看得见的作业,能及时接受检查和评价,而口头作业容易让学生感觉是弹性作业,可做可不做 。 要让口头作业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应注意从趣味性和实效性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 。 例如让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数学的收获,说说“今天我学会的数学知识 ”,要求爸爸 、 妈妈把孩子汇报的内容记录到孩子的本子上,这种与家长一起互动的形式不仅使孩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同时还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 。 可采用演讲 、 猜谜 、说研究过程 、 出问题考家长 、 与家长进行游戏等形式进行 。 例如教学 100 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调查每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提出并计算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相差几岁 、谁最大 、 谁最小 、 最大的比最小的大几岁 。 也可以设计成猜数的游戏性作业,孩子说一个数让家长猜,例如 “ 我的个位和十位都是最大的一位数,猜猜我是谁? ” 等,让家长猜谜的过程,孩子再次巩固和理解了新知,在轻松 、 快乐的交流和游戏中孩子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家长也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

2. 学科渗透整合型作业

我们也不妨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渗透融合起来,变成其他科目的形式 。 例如写数学日记和改写数学日记等形式,这不仅能改变枯燥无聊的数学作业形式,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 在教学 “千克和克的认识 ”后,我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道作业: “ 小马虎日记:今天是星期一,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 250 (升)的水 。 接着称了称体重,居然是 34 (克),瘦了些 。于是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份丰盛的早餐:有 (千克)的水果 、 50 (克) 的鸡蛋 、 500 (千克) 的牛奶 。 我吃完后,背上 (千克) 的书包到了学校 。” 接着我自然地问道: “你觉得小马虎的日记有问题吗?为什么? ”这样原本很寻常的 “填写单位名称 ” 这样单调枯燥的作业瞬间变成了富有情趣的 “ 小马虎的日记 ”。 经过巧妙地改变作业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不仅明白了单位名称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而且记忆深刻 。

3. 游 戏 型作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玩数学 ” 的作业形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分数 ” 时,我让学生和同桌玩 “石头 、 剪子 、 布 ” 的游戏,玩 20 次,记录下赢的次数 、 输的次数和平的次数,并用分数说说自己输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在玩中就掌握了新知 。 “一起作业网 ” 的开发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游戏作业平台,我经常在上面布置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填空习题,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用时少效率高,又有银币奖励,所以学生乐于完成网上的作业 。 因为带着任务玩,学生既能体验玩的乐趣,又在玩中巩固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4. 动手操作型作业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 “我听见过,但是我可能忘记了;我看见过,但我可能会记得;我做过了,我就真正理解了 。” 这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 因此我注意设置动手操作的作业,例如学习了 “认识钟表 ” 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 “ 请你与家长配合制作一个钟面 。” 这个制作虽然有难度,但是通过与家长的配合,学生再次唤醒了对钟面的认识,再次在难点上进行了一次突破 。 再如当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后,我就让他们回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认识的图形的朋友,照着画一画 、 剪一剪,再用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样的形状来 。 学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回去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的花边 、 设计一张轴对称图形的剪纸 、 上交评比最美丽的作品等 。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再动手画一画 、 剪一剪 、 拼一拼等多种实践活动,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还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

二 、 设计实践型作业,还原数学本质

“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就是让教师要贯彻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 因此我设计了实践型作业,打破传统的静态 、 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 、 亲历 、 实践 。 例如学习了 “ 人民币 ” 后,可以设计有关购物的情境: “妈妈让你用 10 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食品?理由是什么?包子 元,豆浆 元,炒面 元,牛奶 元,烧饼 元,八宝粥元,蛋糕 元,肉夹馍 元,面包 元,馄饨 5元 。” 学生对于解决自己的早餐问题自然是乐意去思考 、 计算,这样就能及时地巩固加法计算的问题,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 。再如学了小学阶段的第一次 “统计 ” 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 “调查我们同学上下学的接送情况 。 是爸爸 (妈妈) 接送 、 爷爷 (奶奶) 接送,还是自己上下学? ” 因为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本身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问每个同学就知道了 。 经过讨论,大家自然地引到了统计知识上来,这时,我带领大家一起制作好统计表,一到下课时间,学生便开始紧张而愉快地进行调查 。 再次上课时学生汇报了调查的结果,虽然出现了个别差异,但是这样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了知识的含义 。 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 、 设计层次型作业,体现个体差异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同时还指出,作业布置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要求,设计富有针对性 、 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 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 “必答题 ”,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的习题;第二层次为 “提高题 ”,学困生可以不做;第三层次为 “天才题 ”,由学生自由选做,属于拓展难度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对做出来的学生有额外的加分和奖励 。 总之,这样设计分层作业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有思想 、 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 “机器 ”,所以在作业设计时能少一分形式 、 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效的作业,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