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为例
周为良
一、 问卷的编制和实施
1. 问 卷的目 的
我校承担的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构建农村初中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其核心内容是构建农村初中有效课堂的策略。 要研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首先需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反思,提出有效策略建议。 这份“课堂现状调查” 问卷共编制了 30 个选择题,从学生眼中的 “ 课堂现状”“课后反馈”“综合评价” 等维度入手编制,对课堂现象进行反思,提出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建议。
2. 问 卷的设计
本问卷在设计中考虑到统计分析的需要,虽然问卷不记名,但是在前二题中记录了学生的年级和性别信息。 本问卷设计的问题多针对课堂现状,但是即便是同一学生,他在各学科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课堂现状的问题必须首先确定具体的某学科课堂。 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将每班学生按座位自然平均分组,分别对应调查语文、 数学、 英语等不同的学科,并在第三题中选择相应的调查学科,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得到各学科的相关信息。 为了便于问卷信息的输入,所有选项直接用[1][2][3][4]来代替。 课堂现状问卷设计的纬度及测评要点详见表 1。
3. 问 卷的实施与汇总
问卷于 2013 年 9 月在我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实施,共发放问卷 848 份,回收有效问卷 839 份。 将有效问卷的答案输入 Excel 表格中,根据研究需要对选项进行分类汇总,得到问卷的数据汇总。二、 问卷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分几个主题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尝试对数据所呈现的课堂现象及其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是几个主题的汇总与分析。1.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不高根据问卷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详见表2 和表 3。第 5 题: 一节课 45 分钟内, 有老师讲解时间, 还有学生回答和做实验以及上黑板答题的时间。 你觉得这门课的课堂上, 老师讲的时间一般要占到多少呢?在所有 839 份有效问卷中,认为教师讲解的时间要占到一节课中 30~35 分钟的学生占 58.8% ,而 30 分钟的讲解则意味着教师在 45 分钟的课堂时间中有三分之二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 。 在这样的教学时间分配下,很难想象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学习的主体 。 这一数据揭示的现象是:课堂上教师普遍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 、 训练的时间太少 。第 6 题: 一天 7 节课下来, 你被老师提问 到 或上黑板演算的次数平均有多少? 数据显示,本题的样本人数为 839 人,其中选项3 和选项 4 的学生加起来占总人数的 51.6% ,也就是说,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平均 2~3 天才会被提问一次或有机会上黑板演算 。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太低,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太弱,教师提问的面不够宽广,没有面向每个学生 。2. 课堂要重视及时反馈第 9 题: 这门 课老师在课堂上有当 堂反馈 (比如当 堂小练习 和口语训练) 时间吗?从表 4 可以看出,学生对 “当堂反馈 ” 选择 “偶尔才有 ” 和 “ 从来没有 ” 的占了将近总人数的 50% ,这说明教师课堂及时反馈的意识和行为落实不够到位 。当堂反馈是检测 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落实的有效手段,应该加以重视 。3. 课堂评价和交流环节需要加强第 10 题:如果课堂上一 个学 生回答时答错了 ,这位老师通常会怎么 做?面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会怎么做?从表 5可以看出有 41% 的学生选择了 “老师纠正,说出正确答案 ”。 说明这种现象在课堂上还是很普遍的 。 这里可能是教师因为课堂时间紧张的原因所以直接自己说出答案 。 但是,这样的教学看起来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是教师没有时间组织学生深入探讨,直接将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答案学生印象不深,掌握不牢,甚至可能无法接受,这种做法有违有效课堂的精神 。 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急于求成 。要遵循学生知识自主建构 、 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及时反馈,确保教学循序渐进 。
4. 培养学生的预习 、 复习习惯
第 24 题: 课余时间你会经常翻阅课本上还没有学到的内 容 、 有预习 的习惯吗? 表 6 统计结果显示,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 28% ,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停留于应付的层面,较为被动 。
三 、 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建议
1. 弹性预设, 智慧生成
教学设计要做到 “目标明确,主线清晰 ”。 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倡导 “大开大合 ”,在准确定位 、 精心处理教材的前提下确定大的板块,在遵循基本教学主线的框架下提倡留白,拓展课堂的空间 。 要真正厘清课前预设和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师要在课前下足功夫,在课堂上要循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 。
2. 丰富情境, 优化互动
互动是课堂的灵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保证 。 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 。 做到以开发课程资源为保障,以丰富教学情境为手段,以优化教学互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为宗旨 。
3. 合作交流, 自 主建构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从同伴身上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体会到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
4. 学以致用 , 拓展提升
教学需要联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需要及时反馈,灵活应用 。 在应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活用知识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拓展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