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究
詹 伟
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坚持创新 。 立足于创新理念基础之上,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 创新教育,其本质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变革,具体而言则是在对传统的教育方式 、 教育手段 、 教学评价等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性创新,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倡导采取分层教育与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突出组织能力与引导能力,学生则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内在驱动下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并形成创新意识,为其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 笔者认为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路径是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及目标做依托,在教学方式中实现多元化,坚持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
1. 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及目 标做依托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层次与实现难度,考虑学生的基础 、 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例如在进行 “文件下载 ” 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剧 、 电影,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节目的音乐或片段,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获取这些文件的问题,增强学生思考与探究心理,导入关于文件下载的课程内容 。 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为创新教育提供环境基础 。 学生在兴趣和探究心理的推动下,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细分与解读,引导学生在每堂课中设置一定的目标,通过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激励性,激发学生创新与求知意识 。
2. 在教学方式中实现多 元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征,依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 在创新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依据课程安排及实际,综合采取多元教学形式,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及其学习主体所具备的基础水平 、 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其兴趣及爱好均存在着差异性 。 为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 、 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使用激励机制,引导其加强基础训练,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其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的思考中 。 第二,目标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 在教学中采取目标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依据课程和学生基础,设定一定目标或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在整合知识过程中掌握实践操作要点 。 如 Excel 电子表格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本班状况,请学生对全班同学的课余时间安排做一个调查,通过 Excel 表现出来 。 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三,游戏竞赛模式 。 在进行打字速度提升练习时,可以采取以竞赛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 此外,还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 、 分组教学法 、 网络教学法 、 自主学习法等创新教学方式 。依据实际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关键 。
3. 坚持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实践 。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其创新教育实践离不开学生的具体操作与实践 。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划分教学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并动手操作,更直接地掌握知识点与操作要点,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 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让学生亲自置于实践的环境中,自身去体会认知,在其独立思维引导下形成自我认知,并产生探究性与深层次思考,实现其创新思维的升华 。 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性想法,并激励或帮助学生践行其创新想法 。 例如学生在学习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后,可采用软件中应用较少的功能按钮,插入一定的图像 、 音乐 、 艺术画等,创新排版形式,深入探究,生成较好的作品,从而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增强自信心 。创新课外实践 。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为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应坚持将创新课堂实践与创新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 、 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培养 、 引导并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爱好 。 创新课外实践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补充,是一种具备拓展性的教学方式 。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外实践中,将辅导内容设置为应用技术与程序设计两大板块,并依据学生的爱好及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划分为相应的两个小组 。 在应用技术小组开展课外实践时,将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的一种工具,引导学生依据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信息交流与创作 。 例如采取 Word 文档进行公益广告设计,应用 Photoshop 进行美术作品设计 、 创新电子相册等,通过 Email 进行邮件查发等 。 在程序设计小组中开展课外实践时,应选择基础知识较好 、 具备程序编程设计基础的学生作为队员,设置程序设计小组,通过小组竞赛方式进行实践锻炼 。 将创新教育引入到课外实践教学中,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实现对既有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教育目标 。
4. 创 新教育评价体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对其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创新 。 在进行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评价时,采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应将学生学习的态度 、 投入的精力 、 学习的方法 、 学习中的交流过程与合作过程的表现 、 实践操作等作为评价关注的重点,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性评价 。 采取多层次评价体系,构建出学生的自我评价 、 同学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激励其投入到学习之中 。 通过创新评价,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并实现课程教学效果 。此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还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在课程安排与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善于捕捉学生的认知发光点,积极引导与鼓励,实现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