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等教育的观念更新与结构变革
内容提要当代中等教育,就世界范围而言,当属关国的中等教育最富有特色,并占居显赫位置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关国的中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等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教育观念更新而引起的教育结构的变菜这些变化使得关国的中等教育更加独具特色,并且对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中等教育变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口威
观念的夕乏新
如果说,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儿童纷纷步入了小学,那么,南北战争的结束(1865年),则使得美国青少年大量涌入中学在迄今为止的130多年发展历程中,美国中等教育的重大观念更新大都发生在本世纪下半叶,突出表现为如下诸多方瓦
一、平等观
在美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平等观目前,平等的深层内涵已表现为教育过程的平等以及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并且在中等教育领域采取了许多体现平等观念的实际举撬首先以法律形式给予保障,如1964年《民权法》要求取消公立中学的种族隔离;1965年《初等、中等教育法》指出拨巨款奖励黑白合校的教育工作;60 70年代用校车接送学生,消除种族隔离的计划;此外,70年代的许多法令分别规定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以及残疾人的教育平等问题,尤其强调了不同性别的教育平等:法律规定“不能因为性别禁止在美的任何人参加任何接受联邦经费的教育活动计划,不能否认他们享受这些计划和活动的利益和权利,不能在其中歧视他们”。①
二、质量观
平等与质量构成了美国普教改革的两大主题在平等的基础上强调质量,是美国中等教育讲究效率与公正的举撬自1958年《国防教育法》出台后,美国人一直在强调教育质量60年代及80年代的两次教改均体现了抓质量这个主题1989年9月,“教育总统”布什首次提出为美国学校建立国家标准和国家目标的设想;1990年1月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国家六大教育目标;1994年3月颁布的《2000年目标》中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到2000年,美国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并为此而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熟练程度的研究与实践另一个与中等教育关系密切的目标是,要求12年级结业的中学生,应该具有在英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现外10,公民和政府、经济学和艺术学科的内容方面应付挑战的能力,且会合理用脑、能够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在现代经济中谋取创造性职业而做好准氰
三、道德观
道德教育,成为美国当代中等教育乃至于各层次教育的一个必须贯彻的内容这主要因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关注以培养中学生认知能力为主的教育质量,而忽略了道德教育,致使美国中等教育出现了许多棘手问题,因而当前突出强调重建道德有学者认为,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美国当代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未能教会孩子们如何相处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方面缺乏修养所致因此,道德教育引起了中小学的高度重视,且官方也把道德教育放在显著位置1988年10月,当时任副总统的布什,在其教育战略构想中呼吁“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强调“教会孩子们区别正确与错误”,摒弃“价值自由”观念,并引用了著名的马丁。路德。金的名言“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之目的”。在布什的倡导下,美国80年代的普教改革的主要措施集中体现了道德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1989年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所提出的六项道德教育措施:(1)道德教育应作为学校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 2)创造一个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3)使道德教育超越认知领域;( 4)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5)为教师和管理者确立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 6)把道德教育纳入师范教育计巍日前,美国学者来华讲学指出,美国已将人与人关系学问一“道德教育”确立为21世纪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其人际关系著述中反复强调,构建最佳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关心他人”,这也正与1989年11月27日一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总标题“学会关心”相吻nC7 0显然,树立正确的人伦道德观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教育共同关心的问/} 四、环保观 自从美国人阿姆斯特朗于1965年首次登月成功,返回地球并发表精彩演说后,在美国掀起了环境教育及环保热潮。阿姆斯特朗告诉人们,当他从月球回眸遥望银盘一样的地球时,他感觉到地球是脆弱的、易碎的,看起来地球很孤独,于是,他感叹到:“噢!那就是我的家!”阿姆斯特朗告诫人们一定要爱惜自己生存的环境地球,生存在其上的人们都是一家人要使地球上的孩子懂得珍惜我们生存的这个微小的世界,使下一代形成国际观和环保观,不再人为地破坏这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以此为契机,美国首开环境教育先河,并于1977年颁布了《环境教育法》,之后,各地纷纷开展以野外活动为重点的环境教育,并在中小学试行《环境经验学习计划》,公立中学将环境课程做为主要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