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从德育范畴、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从德育范畴、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也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获得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J恩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在坚守本学科教学目标旨归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成为一种必需,有着深刻的内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范畴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初 )),参考《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两个模块内容载体为例,从信息道德认知、信息道德情感、信息道德意志和信息道德行为等方面概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德育范畴。   

第一,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思想交流,合作互助,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恰如其分地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自我责任承担,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技术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学生的道德渗透起正向显著影响。   

第二,通过“信息的获取”学习,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引用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启发引导学生关注信息获取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技术手段上进行信息的获取,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解决问题。   

第三,通过“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学习,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重要性。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素养的表现之一。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信息的“再造”,发挥信息的价值,让学生感受信息加工的先进性,增强信息加工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第四,通过“信息的管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正确认识,了解信息管理的必要性,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养成乐于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习惯,体验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所带来的便捷。   

第五,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学习,逐渐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围绕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讨论信息技术给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从而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文明前行。    

第六,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学习,了解网络对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互动的影响。网络成为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学习,达到基础知识理论与基本应用技能的共通认知,强化根据实际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渗透网络应用的道德规范和丰富的技术价值观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